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新中国成立前畜牧业状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一)新中国成立前畜牧业状况

贵州虽然在古代就有了原始养畜业,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非常缓慢。从地域分布上看,西部以饲养马、牛、羊为主,中部和东部养猪占有较大比重。在历史上贵州是向外输出牛、马的主要省份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为贵州输入了一些人才、技术和畜禽良种,因而1937—1944年贵州畜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1945—1948年,贵州畜牧业生产又降到抗战前的水平。从几种主要牲畜的数量看,1937年、1944年、1948年黄牛由43.3万头,发展到87万头,又下降到54.2万头;水牛由38. 9万头,发展到57. 3万头,又下降到43. 6万头;生猪由88.47万头,发展到303. 74万头,又下降到224. 06万头;绵羊由19.8万只,发展到37万只,又降到18.09万只。在这期间,只有山羊保持了增长的势头,由1937年的9. 1万只,发展到1944年的17. 1万只,再发展到1948年的25. 7万只。1948年全省有家禽829. 8万只,其中鸡556. 6万只,鸭262万只,鹅11.2万只。全省人均占有猪肉数量1937年为2. 5公斤,1944年为8. 2公斤,1948年为6.2公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