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爱国卫生运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一)爱国卫生运动1952年,新疆广大农牧区普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不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1958年,配合《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全面实施,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灭疾病”的爱国卫生运动,并以此作为“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一项经常性活动。1978年以后,农牧区开展卫生达标建设,乡、镇、机关、学校、厂矿均按卫生建设标准,深入开展卫生达标活动。阿克苏、哈密等地区各县市开展灭鼠达标活动,使鼠密率稳定控制在全国“爱委会”规定的范围内。在食品卫生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如锡伯族群众中喜爱食用的民族传统食物“米送乎乎”,由于制作方法不当而经常导致肉毒中毒,又称“察布查尔病”(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新疆锡伯族主要集中居住地),经过对食品制作工艺的改革,彻底杜绝了这类疾病的发生。又如,主要发生在南疆地区因营养不良而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癞皮病,经推广种植与食用高色氨酸玉米后,使南疆四地州易发的癞皮病得以控制,发病率由原来40%下降到1985年的4.1%,目前已基本杜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