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书目答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书目答问推荐书目。清张之洞(生平见《劝学篇》条)撰。编写于光绪初元(1875)张任四川学政期间,由缪荃孙助理考订版本。目的是想为诸生解决“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的眩惑,指导读书治学的门径。作者以“经世致用”为标准,从浩如烟海的图书中慎择约取出基本的、具有代表性或总结性的重要著作二千二百种左右,其中四库未有之书约占十之三四。所录图书以国学要籍为主,兼取西洋科技译著,如《几何原理》、《泰西水法》、《克虏伯砲说》等,贯彻了作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思想。选录版本则以利于初学者易买易读为原则,无从购求者不录。 书目答问(清)张之洞撰。5卷。此书为作者任四川学政时,委托著名目录学家缪荃孙为成都尊过书院学生所开的阅读书目。共著录图书2200余种,分经、史、子、集、丛五部,再分小类、子目若干。每书下注明卷数、作者(当代人不注)、通行易得本,间有简明按语。有附录二:1.《别录》,记初学之书;2.《国朝著述家姓名略》,介绍清人学术流别。版本颇多。 书目答问书目名。清末张之洞(1837—1909)委托缪荃孙(1844—1919)为成都尊经书院学生所开的导读性书目。列书2000余种。分经、史、子、集,另创丛书部。末附《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近人范希曾撰有《书目答问补正》五卷。 《书目答问》著名的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清代张之洞撰。张氏在任四川学政期间,为回答 “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 而作。1876年刊行。在经、史、子、集 “四部” 外另立 “丛书” 部,共录图书2200余种,均注明作者、卷数、通行版本等。重在精选好书和好的版本,以便初学。今有范希曾 《书目答问补正》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书目答问不分卷。清张之洞撰。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著名目录学家。同治二年 (1863)一甲三名进士,官至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卒后,谥文襄。该书为其督学四川时,令其幕僚缪荃孙等编纂而成。该书分类虽然依四部之旧,却又于经、史、子、集之外另立“丛书”一部,总为五部分类。每部类下虽再分小类,却不标目,仅用“钩乙”符号为区分标志。所著录的书籍,以时代先后为序。只是经部有“群经总义”、史部有“古史”、子部有“周秦诸子”等目,使读者渐识门径。其经部著录,多主东汉经学之说;史部著录,去岁时类,以子部小说类入杂史;子部著录,以杂家入儒家,儒家又分经济、理学、考订;集部著录,存历代名家有传本者。记录版本,不拘泥于宋、元刻本、抄本,而以明、清以来各家校刻善本为主,断自光绪元年(1875)以前。该目因是指导学子读书治学,故所著录之书皆为重要书籍,共二千二百余种。其中,十之三四为“四库全书”所未收,而校本、注本晚于“四库”者更有十之七八,又有一定数量的中外科技图书。五部类之后,又有别录,相互配合,更有利于指导学子读书。书后附录《清代著述诸家姓名略》,列举姓名、籍贯,便于了解清代学术源流。该书目记录刊刻、版本,舛误较多,集部全不载刊本。虽有缺陷和不足,却不失为读古书、治旧学的一部有价值的工具书。传本先有四川原刊本,后有《张文襄公全集》本。民国年间,赵祖铭有校勘记一卷,收“慎始基斋丛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