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雨
广东雨量丰沛。降雨的主要成因有锋面雨、台风雨和热雷雨。北部多锋面雨,东西部受台风影响显著,中部锋面雨和台风雨交替。大暴雨多由台风造成。热雷雨多发生于夏季,常造成小范围的大暴雨。由于地形错综复杂,降雨在地域上的分布差别悬殊,且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明显的高低值区。根据多年平均降雨量等值线图,其变化范围为1 200—1 800毫米,全省多年平均为1 777毫米。高低值区在地理上分布稳定,有三个高值区和四个低值区,如表1-3-1。
降雨的特点是雨量多,强度大,雨量集中,雨季长,雨日多。降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总的趋势是:沿海多北部少;中部多,东西部少;迎风面多,背风面少。雨季(4—9月)占年雨量的75%—90%,常造成洪涝灾害,1959年5月20日袂花江利洞站最大24小时暴雨量达858毫米,最大三天雨量1030毫米;最大与最小年雨量之比为1. 5—4. 0倍,变差系数为0. 2—0. 3。旱季(10—3月)只占年雨量的10%—25%,常有春旱或秋旱。降雨年际间变化大。
表1-3-1 广东省年降雨、径流高区和低区分布情况
区别 | 区 名 | 范 围 (主要县、市或区域) | 年雨量 (毫米) | 年径流深 (毫米) |
高区 | 粤东沿海、莲花山脉东南迎风坡 | 丰顺、揭西、普宁、陆丰、海丰 一带 | 2 000—2 600 | 1 200—1 800 |
粤北山区 | 清远、佛冈、龙门、从化一带及南水绥江上 游和连江中下游 | 1 800—2 400 | 1 200—1 600 |
粤西沿海 | 台山、恩平、阳春、阳江一带 | 2 000—2 800 | 1 200—1 800 |
低区 | 兴宁、梅县盆地 | 大埔、梅县、兴宁、五华 一带及莲花山脉背 风坡 | 1 400—1 600 | 600—800 |
粤北南雄、坪石盆地 | 南雄、始兴、乐昌、连县一带 | 1 400—1 600 | 800—100 |
西江下游河谷 | 郁南、封开、德庆、罗定、新兴一带 | 1 400—1 600 | 700—800 |
雷州半岛 | 徐闻、海康一带 | 1 200—1 600 | 400—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