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70年代农村能源严重紧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70年代农村能源严重紧缺

70年代通过兴修水利,造田造地,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大幅度提高,造林面积也迅速扩大,使农村生物质能大幅度增加。但此时,全自治区人口增长出现了高峰,农村人口迅速增长,农村社队企业亦有所发展,致使全自治区农村能源出现了严重紧缺。1970—1979年的10年间,全自治区农村能源总供量为1.57亿吨标煤,比60年代增长1.15%,消费总量达2.08亿多吨标煤,比60年代增长33.77%; 全自治区农户年可供量下降到2.84吨标煤,比60年代减少13.9%。农民烧柴难的问题在全自治区较大范围内出现。据广西林学会1981年的《来宾县农业生态系统考察报告》资料,该县全年缺燃料3个月以上的严重缺柴户达7.55万户,占该县当时农户总数的63.41%;年缺燃料1—3个月的一般缺柴户2.58万户,占该县当时农户总数的21.8%。两者合计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6.11%。
这一时期的农村能源建设,除扩大省柴灶的推广、普及外,侧重点是恢复沼气开发利用试验。同时有计划地开展修建省柴灶、沼气池的技术培训,技术水平有了提高,农村能源建设队伍有所扩大。当时所建省柴灶的热效率一般达到20%,比旧式“老虎灶”的热效率提高一倍左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