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技术推广成效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技术推广成效

1.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5年来,全省畜牧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94年,在遭受特大旱灾情况下,肉类总产达156.8万吨,比1978年增加109.8万吨,增长234%;蛋类总产39.4万吨,增加30.1万吨,增长324%。
2.形成区域化生产、规模化饲养。据1994年统计,以阜阳地区为中心的淮北肉牛饲养迅猛发展,年出栏肉牛129万头,占全省89.8%;阜阳地区成为全国养牛第一大区,其中,蒙城、涡阳、利辛3县被誉为我国中原肉牛带的“金三角”,并被评为全国秸秆养牛十佳县,3县黄牛存栏126.9万头,出栏41.96万头。淮北地区出栏肉羊317.3万头, 占全省84.3%。阜阳、颍上、阜南三县市饲养长毛兔545万只,占全省63.9%,被誉为全省养兔“银三角”。以六安、霍邱、寿县、舒城为中心的皖西地区养鹅存栏超过1 000万只,被称为“白鹅王国”。以巢湖地区为中心的沿江水禽饲养蓬勃发展,被称为“鸭子王国”。区域化生产推动了规模饲养的发展,阜阳地区养牛专业户1.67万户,养牛13.98万头;和县规模养鸭达700万只;巢湖市专业户养鸡达200万只;全省养猪专业户3.2万户,养猪128万头。
3.发展节粮高效型畜禽生产,调整畜牧业结构。据1994年统计,全省青贮氨化达700万吨,节约饲料粮10亿千克,推广配合饲料150万吨,建家庭牧场400个,为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节粮高效畜禽养殖业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肉食构成比例反映了畜牧业结构调整,1994年,肉食结构中猪肉占70.56%,比1978年降低16.2个百分点;禽肉占17.5%,比1978年提高7个百分点;牛羊兔肉占11.94%,比1978年提高9.2个百分点。
4.建立现代化畜牧业。为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推行产供销一体化、贸工牧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1994年,全省已有5万只以上蛋鸡场25个,怀宁石牌镇禽蛋联合公司存栏蛋鸡就达15万只,全省最大规模20万只蛋鸡的合肥南方鸡场也正式投产运行。肉鸡、肉鸭、蛋鸭的发展形势更是喜人,全省年生产、屠宰、加工肉鸡200万只以上的大型企业10个,年生产肉鸭100万只基地3个,年50万只以上集中连片的蛋鸭生产联合体有20个。
5.提高畜禽饲养水平。据1994年统计,全省黄牛冻精配种70万头次,杂交改良面达40%;猪人工授精80万次,杂交改良面60%;家禽良种普及率达30%,科学饲养面92%等。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缩短了畜禽饲养周期,增加了畜禽产量,提高了畜禽饲养水平。1994年,生猪出栏率达103%,较1978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牛出栏率27.2%,较1978年提高22.6个百分点;羊出栏率103.7%,提高60.9个百分点;肉牛平均产肉量117.4千克,较1978年提高32.52千克;奶牛头均产奶量3 700千克,较1978年提高2 208千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