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林业开发建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林业开发建设民国期间,川西林区开始采伐,木商为了提高工效,谋取利润,采伐山场开始修建土滑道集运材,冲入山溪,利用洪水浮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木业公司在峨边一带设厂伐木,乃开始在山场的陡坡地带修建土滑道,缓坡设滚筒滑道运木; 在沟谷地带架设钢索运材。但这些都是临时性的简易生产设施,尚谈不上长期对林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利用。这个时期的采伐工具,仍是以斧子等手工工具为主,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工场事故多。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四川只有4家官僚资本家的伐木公司,年生产木材不过5 000立方米。四川省的森林调查,在民国初期,除了少数木商为了伐木营利而入山调查之外,由官方正式组织的森林调查几乎没有。民间27年(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川省政府才逐渐加强农业行政包括林业的管理。民国29年(1940年)8月14日,四川省建设厅制定公布了《四川省岷江流域公有天然林勘察规划》。但既无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又无应备的工具、装备。仅有的几次森林踏查: ❶民国25年(1936年)3月,四川省建设厅因修筑成渝铁路需枕木用材,组织调查了川西部分地区的森林面积、蓄积、种类及分布情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