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林区资源十分丰富,它既有各种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土地资源, 又有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但过去由于受外国模式的影响,森林工业长期单一木材生产, 大量的自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有些林业局由于可采木林资源越来越少, 陷入越穷越砍, 越砍越穷的困境。为了搞活林区经济,从70年代末开始, 把全面开发和利用林区资源作为森林工业的发展战略重点, 向生产的深度的广度进军。
(1)充分开发资源,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及替代产业。森工企业通过货款、吸引股份、集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 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 农矿牧渔副各业齐兴, 并在 “定岗、规划、政策、人才、管理、服务体制、领导”等方面综合实施, 共完成农业开荒和熟化造林地2.9万公顷, 林粮间作1.3万公顷, 建成养殖业、种植业、采集业、加工业、建材业与采掘业等6大多种经营基地1 443处, 安排劳动力20多万人。同时, 提供了大量的农副产品, 除自给外, 还销往外地。
(2) 充分利用资源, 大力发展林业工业。在改革的实践中, 森工系统积极主动地从建设现代化林业的高度来推进林产工业的发展, 变过去的简单木材加工为以 “三剩” 为主要原料的系列产品生产, 如纸浆纸、人造板、家俱等生产系列, 形成了由粗加工、简单加工到 “精、深” 加工的转变。涌现出南岔水解厂、中法合资合林家俱公司等一批具有现代水平的大型骨干企业。到1995年末, 全省已有林产工业厂315处, 形成了锯林、人造板、制浆造纸、木制品、林产化工五大业15个系列的完整林产工业体系。
由于实行了多种经营和林产工业的战略转移, 到1995年, 森工系统的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的产值比例由1986年的51:36:13调整到27:35:38,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