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调整恢复时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调整恢复时期1958—1965年“三大改造” 基本完成之后, 全省人民满腔热情地掀起了以农业为中心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然而, 1958年发动脱离实际的 “大跃进”和大办人民公社, 严重脱离了实际, 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加上3年自然灾害,农业连续3年大减产。针对“大跃进” 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困难, 湖南按照中央1960年9月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 在认真总结前3年经济教训并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农业方面贯彻农业《六十条》,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减轻农民负担, 将农业税由1960年占粮食总产量的16%降为10%, 让农民得以休养生息, 对支农工业采取保护措施等, 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很快得到发挥。1962年全省农业开始回升, 当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 024.5万吨, 比1960年增加222万吨, 农业总产值增长19%。到1965年全省农业总产值比1960年增长13%, 粮食产量增加299.8万吨, 接近1957年的水平。棉花、烤烟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年产量。油料、甘蔗、茶叶、蚕桑、水果超过了1957年产量。生猪年底存栏数比1962年增长72%, 比1957年增长24%, 社员从集体得到的收入人均达51.5元, 是实行集体分配以来收入最高的一年。“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和推行是严重错误的, 但湖南广大干部群众在这期间, 忘我劳动, 艰苦创业的精神十分宝贵。特别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1958—1960年间, 湖南全省兴建了双牌、官庄、黄材、黄石、王家厂、酒埠江、水府庙等9座蓄水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69座中型水库 (1958年前无大中型水库), 使全省旱涝保收面积由113万公顷增加到196.73万公顷, 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9%提高到55%, 为湖南农业的稳定增长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