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农业机械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农业机械体系初步形成阶段1958—1965年广东随着土地改革、工商业改造和公私合营的胜利完成,各小型农具修造厂经合并调整成稍具规模的工厂,开始试制各种农具。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题词的“广东省新会农业机械厂”开始试制手扶拖拉机,省拖拉机厂仿英福克森拖拉机、设计试制珠江—27型中拖,省机引农具厂试制引进苏联链式拖拉机需要的机引犁耙和农具等。并建立省农机研究所,至1962年全省形成了省、地、县三级农机体系。在“用25年完成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口号鼓动下,各地农机工业发展迅速,群众性改革农具势潮蓬勃兴起,研制成功了一批农具,创造了许多人力、畜力农具。据统计,1958—1961年全省共生产双轮双铧犁5.98万部,割禾器9 282台,插秧机36 305台,51步犁168万部,手推车43.4万辆,打禾机5. 6万台和一批喷雾(粉)器、切苗(片)机等。1958年开始,国营拖拉机站一度下放给人民公社经营,但由于亏损严重,1963年又回收国营拖拉机站同时进行整顿,至1965年全省203个拖拉机站调整为92个,亏损减少46%,取得较好的效果。1965年全省机耕面积22. 53万公顷,机耕水平达8.1%。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