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乾嘉苗民起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50 乾嘉苗民起义清乾隆、嘉庆年间(1795—1797),湖南湘西、贵州黔东北苗族人民的反清大起义。乾隆年间,清朝在苗族地区设置镇、协、营、汛等军事据点,加强统治,满汉地主官吏大量兼并苗民土地。乾隆六十年(1795)元月,屡遭迫害的苗族人民在石柳邓、石三保、吴八月等人领导下,以“逐客民,复故土”为口号爆发起义。参加起义群众包括苗、汉、土家各族人民,达三十余万,很快攻克湘、黔、川交界数县。同年八月,以湘南乾州平陇为根据地,推举吴八月为 “吴王”,提出 “打到黄河去”等口号。坚持反清斗争一年多。清朝先后派云贵总督福康安、湖广总督福宁、四川总督和琳统贵州、云南、四川、两湖、两广等七省绿营军进行围剿。吴八月、石三保因叛徒出卖被俘牺牲。在平陇(今吉首)战役中,石柳邓牺牲,起义失败。起义军余部分潜各地,坚持斗争达二十余年。 乾嘉苗民起义清乾嘉年间 (1795—1797),湘西、黔东北的苗族人民起义。十八世纪后期清廷在苗族地区设立镇、协、营、汎等军事据点,加强统治,同时,进入这里的满、汉官吏、地主和商人通过高利贷巧取豪夺, 大量兼并苗族人民的土地。乾隆五十二年(1787)清官吏以湘西凤凰厅勾补寨苗族抢劫商人牛只为借口, 掳掠全寨苗家, 到处捉人, 青年石满宜率众抗拒, 竟被杀害。六十年元月,屡遭迫害的苗族人民在*石柳邓、*石三保、*吴八月等人的领导下, 以“逐客民、复故土”为口号爆发起义,有土家、汉等族人民参加, 人数共达三十余万。在贵州义军以数万之众围松桃县城达六十天之久, 在湖南围永绥, 攻镇筸(今凤凰),占乾州(今吉首),队伍扩大到七、八万人。同年三月,贵州义军转入湘西,联络分散的起义武装;八月,以湘南乾州平陇吴八月所在地为根据地, 推举吴八月为“吴王”,提出“打到黄河去,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口号, 坚持反清斗争一年多。清政府命云贵总督*福康安为统帅,调集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广东七省的绿营军进行围剿。因叛徒出卖,吴八月、石三保先后被俘牺牲。嘉庆元年(1796)十月起义军在石柳邓和吴八月之子吴廷义的领导下,进行平陇保卫战,奋战一个半月, 在优势敌人的压力下被迫撤出。同年十二月初五(1797年1月2日)石柳邓与清军在石隆决战中牺牲。起义失败。但起义的余波, 一直延续到1807年,前后达十二年之久。 乾嘉苗民起义湘西苗区“改土归流”后,大批“客民”涌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列,封建官府、地主对苗民的剥削和民族压迫日益加重,苗族人民饥寒交迫。乾隆五十九年 (1794) 腊月,贵州松桃厅的石柳邓、永绥厅黄瓜寨人石三保、乾州厅平陇人吴八月等人在永绥厅鸭保寨聚会,酝酿起义,提出“逐客民,复故地”的口号,“穷苗闻讯,莫不攘臂相从”。六十年正月,石柳邓在松桃首义,击退前来进攻的清都司孙清元部。接着,石三保在永绥、吴八月于乾州起义响应。吴八月一举攻战乾州城,击毙同知宋如椿等人; 石三保一举歼灭总兵明安图、永绥厅副将、同知及所部清军、乡勇1500余人。汉、苗、土人民纷纷参加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到30余万人。起义军连克湘、川、黔交界的许多州县、杀官吏、地主,开仓放粮,声势大震。是年八月,吴八月在平陇被推为吴王,石柳邓、石三保为将军。清政府以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为统帅,调集云、贵、湘、粤等7省10余万兵力,围攻起义军。起义军英勇抗击,使之损兵折将,仅湖南一省就消耗军费“帑金七百余万两”。禄康安采取两面手法,笼络起义军上层的动摇分子,从内部瓦解。由于叛徒吴登陇出卖,十一月,吴八月在卧盘寨被俘。嘉庆元年 (1796) 六月,石三保在坳溪被俘。十月,清军围攻平陇,石柳邓率军坚持3月,后因重伤被俘。平陇失守后,起义军余部退入山中继续战斗,直到嘉庆十一年 (1806)才告平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