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农村基层供销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农村基层供销社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省即着手在农村普遍按区为单位建立供销合作社组织。至1952年底,全省共有农村基层供销社879个,人员5 855人;共有基层社零售网点3 339个,人员9 788人。在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农村基层供销社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基层供销社调整为684个(原则上每个人民公社1个),人员4 833人;但基层社零售网点增加到5 889个,从业人员增至11 581人。1958年,基层供销社一度合并于国营商业,统称国营商店。1961年,中央提出恢复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集市贸易三条流通渠道。江西于1962年秋,国、合商业重新分开,农村基层供销社全面恢复。1965年底,全省共有基层供销社892个,4 676人(不含基层社零售网点个数及从业人员数)。在“文化大革命”中,农村基层供销社虽曾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扰破坏,但至1978年,全省仍有基层供销社1 490个,从业人员10 312人;基层社零售网点10 336个,从业人员38 838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搞活的过程中,农村基层供销社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至1995年,全省共有基层供销社1 436个,8 732人;农村代购代销点854个,1 025人;基层社零售网点20 494个,51 251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