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田杂草
江西的农田杂草,至1990年查明共有579种,发生比较普遍、危害比较严重的有22种。其中:水田中有9种,即稗、萍、日照飘拂草、异型莎草、眼子菜、牛毛毡、鸭舌草、矮慈菇、游草等;旱地中有13种,即马唐、狗尾草、蟋蟀草、豚草、水花生、菟丝子、白茅、看麦娘、卷耳、牛繁缕、狗牙根、雀稗、香附子等。
杂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极大。水稻每丛禾有1根夹心稗,可减产39.49%;2根可减产66.8%;3根可减产79.83%;一般稻田有15%左右的禾丛带有夹心稗,可造成产量损失在5%以上。大豆菟丝子是豆田的恶性杂草,一般一株菟丝子,可缠绕100株以上大豆,0.067公顷大豆田,只要有200株以上菟丝子,就可使大豆减产5%~10%,重的超过40%。据有关专家估测,草害使粮食作物减产5%以上。
农田杂草的防治,以往主要是采取人工锄草和改进耕作栽培方法等来抑制草害。从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化学除草剂并逐步发展,但除草剂的使用,随之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应采取农业措施和化学防除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少用除草剂。据1996年统计,全省化学除草面积达166.67万公顷,使用除草剂1500吨。应用除草剂的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花生、大豆、茶园、果园,特别是水稻抛秧田、直播田、地膜花生田,使用尤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