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 初步发展时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 初步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 上海各县、区都积极发展电话通信。1952年, 郊县的电话交换点增加到79处。依靠社队集体经济的力量, 经过十年建设, 到1960年, 郊区农村实现社社 (公社)有电信局、所, 队队通电话。1961年初, 共有电话交换机17 084门。
1958—1960年, 依靠社队的人力、财力、物力,因陋就简地建成的农村电话线路, 质量很低, 通话时经常断音、串音, 每逢下雨, 更为严重。1963年起,由市财政投资, 对线路进行全面整治, 把架电话线的竹杆换成木杆或水泥杆, 单线改换成双线。并对电话交换机全面整修。通过整治, 集体所有的机线设备由邮电部门作价补偿, 改为国有资产, 由县邮电局统一管理。这样, 通话质量大为改善。这项工作历时4年, 到1967年基本完成。
1970年3月, 郊区遭受一场罕见的大风雪的袭击, 电话线结成冰棱, 几乎所有电话杆线都被压断。经过抢修, 恢复通话后, 邮电局决定逐步将中继杆线由明线改为电缆, 以增强抗灾能力。后来, 又增开载波电话, 增加通话容量。到1976年, 电话用户为23 915户, 普及率为每百人0.54部。
1977年, 开始增加自动交换机。到1978年底,10个县城全部改成自动电话交换机。随后, 宝山、上海两县电话先后并入市区电话网。1986年, 建设市县数字微波通信网, 配备了大容量传输设备。到1978年底, 郊区农村自动化比重占23.43%, 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27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