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徘徊不前阶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徘徊不前阶段1958—1977年为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957年初,省里提出:“以粮食、大豆为重点,有计划地增加其他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林业、副业和山区土产、特产,开展多种经营,迅速改变某些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克服片面思想,全面发展农业经济”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全省农村各产业,主要是农村工业开始起步,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想严重干扰和阻挠,从1958—1977年的20年间,农村第二产业发展缓慢,一、二产业比例变化不大。 (二)徘徊不前阶段1958—1978年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后, 在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 在指导思想上犯了 “左” 的错误, 有的地方采用平调方法开办农村工业, 主要是围绕农业生产进行工具改革和粮米加工, 但成效甚微。到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时, 通过整风整社, 对不按政策规定不等价、无偿抽调社会的人、财、物, 认真清理退赔, 因而停办、关闭了一些农村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 196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全党动手, 大办农业, 大办粮食的指示》 中再次强调“以粮为纲, 全面发展” 的方针,全省还是把粮食生产抓得紧紧的。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在农村中仍然是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 第二、三产业比重很小。1970年有社办工业企业937个, 到1978年发展到3 330个。农村社会总产值1978年82.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71.02亿元, 占农村社会总产值85.9%; 第二产业的农村工业产值8.21亿元, 占10%, 农村建筑业产值1.41亿元, 占1.7%; 第三产业的农村运输产值0.1亿元,占0.1%, 农村商业饮食业产值1.92亿元占2.3%。全省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85.9:11.7:2.4。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