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按供需平衡调整棉花种植面积,按市场需求调整棉花产品结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按供需平衡调整棉花种植面积,按市场需求调整棉花产品结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根据全省棉纺工业和军需民用的需求,保持棉花播种面积的基本稳定,是多年来发展棉花生产的重要指导思想。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省棉花播种面积基本上维持在600千公顷左右。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棉花产品结构在稳步调整,但由于棉花自然灾害多,产量不稳定,人均占有少,调整比较缓慢。1949年全省棉花产量10.82万吨,人均占有3.51千克; 1957年全省棉花总产30.03万吨,人均占有8.28千克; 1965年全省棉花总产26.07万吨,人均占有6.45千克; 1978年全省棉花总产11.71万吨,人均占有3.74千克。当时棉花生产上种植的主要品种为 “岱字棉”、“鲁字棉”等良种,这些棉种虽然产量较高,但受气候影响,品质差的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