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按供需平衡调整棉花种植面积,按市场需求调整棉花产品结构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按供需平衡调整棉花种植面积,按市场需求调整棉花产品结构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根据全省棉纺工业和军需民用的需求,保持棉花播种面积的基本稳定,是多年来发展棉花生产的重要指导思想。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省棉花播种面积基本上维持在600千公顷左右。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棉花产品结构在稳步调整,但由于棉花自然灾害多,产量不稳定,人均占有少,调整比较缓慢。1949年全省棉花产量10.82万吨,人均占有3.51千克; 1957年全省棉花总产30.03万吨,人均占有8.28千克; 1965年全省棉花总产26.07万吨,人均占有6.45千克; 1978年全省棉花总产11.71万吨,人均占有3.74千克。当时棉花生产上种植的主要品种为 “岱字棉”、“鲁字棉”等良种,这些棉种虽然产量较高,但受气候影响,品质差的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省棉花生产提出 “要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增加效益”的奋斗目标,棉花播种面积在徘徊中有所回升,面积由1978年的576.6千公顷,增加到1992年的882.1千公顷。这一段时间,国家对棉花生产抓得较紧,适当给棉花提了价,并多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棉花播种面积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900千公顷左右。虽在1984年前后棉花生产出现过 “卖棉难”,但由于国家的有效调控,棉花生产没有出现过大滑坡。同时,全省各地对棉花生产抓得也比较紧,明确提出了 “保面积、保总产、保供应” 的目标,全省提出棉田面积不少于666.7千公顷。并在棉花生产上提倡多种地膜棉和夏播棉,积极扩大规模种植,发展大县、大乡、大户,不断增加规模效益。1993年以后,由于国家增加棉花进口,加上粮价上提,植棉效益下降,棉花生产又出现新的 “卖棉难”,农民植棉积极性受挫,棉花生产大幅度滑坡。到1996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只有427.6千公顷,比1993年的500千公顷减少92.4千公顷。1996年,全省棉花总产25.84万吨,比1978年增加14.13万吨,但比最高1984年减少79.16万吨。近几年,全省种植了 “无毒棉”、“长绒棉”、“抗虫棉”等新的棉种,品质正在得到改善。同时,棉花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也在发展,为棉花产品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