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用工量与工价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二)用工量与工价用工量变化趋势是1978年以前上升,但幅度不大; 1981年以后下降,但幅度不平衡。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积极性高涨,劳动效率提高,用工量逐年下降。1981—1992年可分为两个阶段:1981—1985年降幅较大;1986—1992年降幅则较小,一些品种徘徊在一定的水平上。主要农产品每亩用工变化情况见表6-3-2。 表6-3-2 单位:劳动日
用工量下降,但每日工价提高,每亩的用工作价仍然是上升的。1978年以前,基本上按实际工价计算,1978—1986年执行全国统一工价,这两种工价都有所提高,而全国统一工价提高的幅度则高一些。各类产品全国统一工价变化是:粮油、经济作物、土特产品、中药材、副食品、干鲜果等类1978—1980年为0.80元,1981—1983年为1.00元,1984—1986年为1.50元;海洋捕捞1978—1980年为1.80元,1981—1983年为2.00元,1984—1986年为3.50元; 木材生产1981—1983年为1.50元,1984—1986年为3.00元; 营林(造林、森林更新)、松脂1981—1983年为1.50元,1984—1986年为2.00元。1987年以后不再实行全国统一工价,自治区及各市、县的每个劳动日工价按自治区或当地有关资料测算。根据自治区统计部门的资料测算,1987—1992年自治区汇总的日工价分别为1.69元、2.00元、2.60元、3.00元、3.20元、3.60元。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