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棉花生产技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棉花生产技术四川人多地少,粮棉矛盾突出,棉花面积和产量长期来都不稳定。进入80年代,把棉花增产放在依靠科技进步上,大力推广优良品种,趋利避害,采用新技术,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南充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单位,合作育成了棉花洞A雄性不育系和湘A、473 A雄性不育系,并采用两系法配制出川杂1号、川杂2号、川杂3号、川杂4号等优良杂交组合,同时研究提出杂交棉栽培技术。经推广应用于生产,较原当家品种常规棉洞庭一号原种增产16.5%—26.5%。1980年,全省推广杂交棉面积6 000多公顷;1985年达到4.8万公顷,占棉田总面积的37.9%,以后大致保持这个水平。与此同时,还因地制宜地推广抗病品种73—27和盐棉1号、川碚2号、川棉5号等优良品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