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第五阶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第五阶段1985—1990年这一时期,全省农业生产出现波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速度放缓。全省农业经济在“六五”时期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产品供应相对充裕,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进入“七五”初期,农业基础不稳的问题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 ❶部分农民对农业的承包政策存有疑虑,导致农民个体对农业的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抗灾能力明显下降。 (五)第五阶段1990—1995年以1990年8月中央在山东省莱西县召开的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为标志, 福建农村党支部建设进入了一个比较配套完善、坚持整体推进的新的发展阶段。莱西会议具有全局意义, 首次确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格局和基本目标。莱西会议后,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1991—1993年福建省村级组织建设纲要》,省委组织部也制定下发了《关于发挥农村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的意见》。《纲要》提出从1991年开始,经过3年的努力,解决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使软弱涣散的村级组织的面貌有根本的转变, 处于一般状态的村级组织要迈上新台阶,比较先进的村级组织工作要更上一层楼,从而使全省村级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使全省农村基本做到: 每个村有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 党支部、村委会等各种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村里事情有人负责管理,各项工作比较有秩序地开展;治穷致富,发展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和政府下达到村的各项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到1995年底,全省农村基层党支部27900多个,乡、村党员63.7万人。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