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六) 水产养殖病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六) 水产养殖病害上海郊区对养殖鱼类危害较严重的传染性鱼病约有12种, 其中微生物鱼病有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肠炎、烂鳃病、打印病和水霉病; 寄生虫鱼病有车轮虫病、小瓜虫病、鲢碘孢虫病、指环虫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和鱼鳋病, 这些鱼病对常规水产品养殖危害较大, 一旦发病常造成鱼类一定的死亡率或虽发病死亡率不高, 但发病率和感染率均较高。发现较少且危害一般的传染病有赤皮病、白皮病、斜管虫病、隐鞭虫病、口丝虫病、粘孢子虫病、三代虫、舌状绦虫病、链中华鳋病、鱼怪病、日本新鳋病等。鱼病是鱼类生长与发育过程中的大敌, 尤其在池塘高密度养殖, 水质肥度浓, 水体环境复杂的情况下, 鱼类容易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的侵袭, 鱼类患病后诊断和治疗困难, 因而传染迅速, 难以控制。因此对鱼病总结出 “立足于防、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的原则。任何鱼病的发生, 必定有病原存在, 因此: 预防鱼病必须从控制和消灭病原入手,各养殖单位在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着重抓住养殖生产过程中的鱼病防治措施:❶彻底清塘,冬季起捕,排干池水,挖去底泥,阳光暴晒,再用药物或生石灰及漂白粉清塘,效果显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