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品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一品锅

分类:【传统文化】

明清时期宫廷菜。一品锅又称八仙锅,用陶瓷做成,平底,方形或圆形。一品锅菜系用这种锅烹制而成,故名。清朝皇帝还常常将它赐给后妃,皇妃则将它献给皇太后。其原料有: 鸡1只,鸭1只,海参4条,鱼翅4两,鸽子蛋10个,火腿2两,白菜,猪油,海米1两,盐5钱,花椒10粒,菱角3个,葱2棵,鲜姜1块。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放入大锅中,加水、盐、花椒、菱角、酒等炖约2小时。鸭则洗净,去足,放入蒸盆,加水、葱、鲜菱,蒸约2小时,烂熟为止。海参每条切为4条; 鱼翅加工洗净; 火腿切成5毫米粗、5厘米长的条; 鸽子蛋煮熟后剥皮备用; 白菜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锅里倒入猪油,烧热后放进海米、葱、鲜姜末,再加入白菜块,用鸡汤煮,至软烂出锅。最后把白菜放在锅底,鸽蛋放后面,海参条放前面,两边码上火腿与鱼翅,中间放上鸭子,旁边放鸡,倒入鸡汤,将锅上笼蒸约1小时。出笼后即加少许精盐。今时还可入少许味素。这道味道鲜美之菜便做成了。清亡后,此菜传入民间,成为宴请宾客,或相互馈赠的佳品。

绩溪县徽岭以北山村菜肴,俗称“全家乐”。用双耳的大锅烹制(过去是铁锅,现为铝锅),锅内装上数十种原料,按照一定的上下次序,依次层层铺好。一般规矩为底层放一种蔬菜,可以是萝卜片或萝卜丝,也可以是当地产的干笋或干豆角之类,称“垫锅”。“垫锅”上面的一层是猪肉。对肉有要求:半肥半瘦,切成规则的大块,每块一两重。猪肉层以上依次是“豆腐包”,包内嵌上萝卜、豆腐、瘦肉等为馅;“鸭子夹”,实际上是以菠菜、豆腐、瘦肉为馅的鸭蛋饺子;再上是红烧鸡块。一般百姓家宴客,从下往上数,就是这五层,俗称“五层楼”。富裕人家不限于五层。有的人家,在五层以上,有再加上鱼层的,就是“六层楼”。拥有山珍海味的人家,还可加到“七层”、“八层”。绩溪乡下风俗,“五层楼”以上才能拿来招待贵客。这种贵客,有刚过门的新娘,头次到岳父母家的新女婿,还有本族的尊长和其他德高望重者。一般的宴请,“四层楼”就差不多了。烹饪时,先用“武火”(猛火)烧滚,然后再用文火慢慢地炖,还要不停地把锅底层的油汤舀起来,再从顶层慢慢地倒下去,使各层的美味融合一体,并掺入“豆腐包”、“鸭子夹”、“垫锅”里面。“一品锅”烧起来要下功夫,起码得四五个小时,绩溪人称为“烀锅”。“烀”得时间越长,味道越好。

绩溪岭北人待客时,酒过三巡,即端“一品锅”。锅放在一个竹篾编制的“锅箍”上,大伙围“锅”而食,俗称“吃锅”。“吃锅”还有一定的规矩。因为,除底层蔬菜外,其他多层均是按每桌人数定量安排的。通常是每人两个“鸭子夹”,三只“豆腐包”,四块“大猪肉”。每人一份,不得多吃,即使别人的一份吃不完,你也不能去吃。而且,大伙得在同一时间内,夹食同一种菜,不然就算“出格”。

类似这种“一品锅”的,在皖南的青阳县陵阳古镇一带山区,大别山金寨山区都有。金寨山区这种食俗称“一锅热”。冬天,每家每户屋内挖一个直径50~70厘米、深约20厘米的“火笼”。同时,在屋梁上悬木质滑竿,上吊一铁锅,“吊锅”在“火笼”上可随意升降,宴客时,把好多样土特产品一并放到锅里“一锅煮”。

绩溪的“一品锅”因胡适的宣传而获名。胡适是绩溪县上庄村人,属徽岭以北的“岭北乡”,15岁前一直在家乡度过,从小就爱吃“一品锅”。之后,成了“洋博士”,不论到何处,总是点名要吃“一品锅”。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