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丁澎分类:【传统文化】 明末清初诗人。浙江仁和人,回族。字正涛,号药园。明诗人丁鹤年之孙。少有隽才,尝有《白燕诗楼》刊行,明崇祯十五年(1612) 中举。清顺治十二年(1655)中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后任礼部郎中兼办主客司、河南乡试副主考等职。后谪居辽东清安(今吉林洮安县)。晚年归故里参加编辑《浙江通志》。工诗,诗体清丽,被称作“西泠七子”之一。著有《扶荔堂诗集》、《信美轩诗集》和《药园集》等。今存诗词十三卷七百余首。 字飞涛,号药园,祖籍仁和(今杭州)。回族。出身诗书家庭,与弟景鸿、潆均擅诗文,人称 “三丁”。曾加入“登楼诗社”,为 “西陵十子”之一。明崇祯十五年 (1642)中举。入清,顺治十二年(1655)中进士。历官刑部主事、礼部郎中。在京为宦,广结文人,与宋琬、施闰章第六人交往甚频,号称 “燕台七子”。十四年(1657),奉命为河南主考官,因有违定例,被革职察议。翌年七月,流徙尚阳堡(明靖安堡,今辽宁省开原县东四十里清河水库地)。康熙四年(1665)被赦归乡为民。约二十余年后卒。著有 《扶荔堂诗文集》。 清初诗人。回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飞涛,号药园。明诗人丁鹤年之孙,丁大绶之子。少聪颖好学,才华出众,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后调礼部主客司,历升仪制司员外郎。十七年奉命赴河南任乡试副主考,因触犯大清科场律,被发配到辽东靖安(今吉林洮安)。塞外生活五年,康熙四年(1665)回故乡。二十二年(1683)主持撰修《浙江通志》。诗文名扬江南。诗作抒情状物,委婉有致;词作流利隽永,一往情深。青年时有“西冷十子”之称。著有《扶荔堂诗集》、《信美轩诗选》和《药园集》。今存《扶荔堂诗集选》 12卷,存诗600余首。与弟丁景鸿、丁滢,皆以诗名,人称“盐桥三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