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丁鹤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丁鹤年分类:【传统文化】 元末明初诗人。武昌人。回族。晚年字永庚,号友鹤山人。*阿老丁曾孙。少时入武昌南湖书院读书。十七岁以精通诗、书、礼三经盛名。元末,避兵四明(今宁波),因方国珍忌色目人,转徙逃匿,或寄居僧院,或教书、行医卖药糊口。明初,还武昌, 终生不仕。精诗律,诗情悱恻,咏物喻世。传世者有《丁孝子集》、《丁鹤年集》,互有详略, 存诗三百余首。诗体清丽可喜,脍炙人口。晚年出游浙东,对绘画、书法及伊斯兰教也有研究。卒于杭州,葬阿老丁墓旁,称“丁氏垅”。 字仙谱,清末人,隶汉军旗籍,居海城西小码头村(今辽宁海城)。同治间 (1862―1874) 由拔贡授七品京官,分工部。旋领乡荐,在京师事大学士倭仁,并得总理大臣文祥赏识。后考充军机章京,随军机大臣内廷襄办。光绪元年(1875),补工部都水司员外郎。七年,授江南道监察御史。多次上疏,所论皆国家大事。简放四川重庆府知府,调解民间纠纷及民教冲突,甚见成效。以丁忧离职。复职授浙江湖州(治所在今吴兴)知府。革除当地拜祭蚕神马头娘之习俗,并治理水患。卒于任上。 其先辈为西域回鹘人, 曾祖父阿老丁时定居大都 (今北京市), 祖父苫思丁。父职马禄丁时迁居武昌。他取先辈名字中的 “丁” 字为姓, 取名鹤年, 字亦鹤年, 自号友鹤山人, 时人又称之为 “丁孝子”。童年时由姐姐丁月娥教其读书写字。17岁时就熟读 《诗》、《书》、《礼》 三经。元至正十二年 (1352), 为躲避战乱, 投奔任奉化知府的兄长吉雅漠丁。因他才学名气甚高, 江浙官府欲将他辟为从事, 举为校官, 荐为孝廉, 鹤年皆不应。吉雅漠丁死后, 他被迫以行医卖药或寄居僧舍而谋生, 从不接受达官贵人的馈赠。元朝灭亡后, 丁鹤年过了十多年的安定生活, 他把自己的居处取名为 “海巢”,并把自己编的诗集定名为 《海巢集》。他还搜集元代诗人作品, 编辑为 《皇元风雅》 一书。由于生活在元末明初社会大变动的时代, 不但他的理想抱负不能实现, 而且战争的烽火迫使他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大半生。他一生饱经沧桑, 阅历深广, 写下了许多诗歌篇章, 是我国古代一位颇有影响的回鹘诗人。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曾说过: “萨都拉而后, 回回教YFF WRWYG丁鹤年。”(《元西域人华化考》)UTH但是他的很多诗作没有流传下来。现存300多篇诗, 收入 《丁孝子集》 和 《丁鹤年集》。明洪武十二年 (1379), 丁鹤年回到故乡, 十年后, 又离开家乡度过了十多年的壮游生活, 最后定居于杭州, 永乐二十二年 (1424)与世长辞, 享年90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