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巧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七巧节分类:【风俗文化】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乞巧节(七巧节),也称七夕节、少女节、女节,台湾等地亦称情人节。七巧节源于古代神话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在很古很古的时候,有一个勤劳聪明的年轻农民,还会吹一口好笛子。只要他一吹笛,空中的飞鸟、林里的走兽,都会被他优美的笛声所打动,天上的神牛,也会被引诱。那时,据说地上没有牛,神牛被笛声引诱下凡来帮这个年轻农民耕地,所以人们就称他为牛郎。 牛郎的优美笛声被一只仙鹤听见了,它就到天廷把牛郎的事情告诉了玉皇大帝的孙女儿,天女听了,就爱上了牛郎,便下凡与牛郎结为夫妻。美丽的仙女还能织出漂亮的锦缎和没有缝的天衣。她到牛郎家后,成天在家纺纱织布,还把织布刺绣的技术教给人们。因此,大家称她做织女。 牛郎织女夫妻恩爱,并生了一男一女。后被王母娘娘知道,硬把他们拆散了。织女被迫返回天廷时,牛郎挑着儿女追赶。狠心的王母娘娘用梳头发的梳子在他们中间一划,划成了一道天河。于是,牛郎只能隔着天河望织女。还是织女养的那只白鹤,苦苦向玉帝求情,天帝才允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日相会一次。到了这天,白鹤就召集天上的鹊鸟,给这对夫妻在银河上搭一座桥,让他们过河团圆,这就叫“鹊桥会”。 节日里,全国各地通行的风俗是乞巧。这是因为织女是个做工的能手,在民间时,就把绣花的技术无私传授与人,所以到了七夕时,妇女们都趁着她和牛郎团圆之际,向他乞求灵巧,但花样方式各地不同。有的地方摆着香案,少女们用七根线,七支绣花针,在月亮下穿针,谁一下子就穿上线,穿得愈快愈多,乞到的巧就愈多,绣起花来手就会巧了。有些地方,在香案上摆一盆水,水里浸着瓜果,手里拿一面镜子,把月亮光从镜子里映到水盆里,谁照准了,就算乞到了巧。还有些地方,少女们预先捉好一只蜘蛛,关在一个小巧的纸盒子里,七夕日用香案供在院子里,向织女乞巧。第二天打开来看,谁的蜘蛛网密结,就算谁乞的巧多。有趣的是,古时中原一带,妇女多在午时乞巧,即用一碗水置于日照之下,投绣花针于水面,如针影成云物花鸟之影者为好;成剪刀分叉之影者次好;如影粗如槌、细若丝、或直如矢者为拙。幼女尤忌,若影拙时往往垂泪哭泣,并由母解说安慰之。 节日里,民间还搭彩楼于庭院,叫做乞巧楼。妇女摆香案,设瓜果,穿针引线,乞求智巧。有的地方索性称为少女节,由年轻姑娘举行“慕仙盛会”。江南一带,这天解孩子脖颈上的“五彩丝”,甩于屋顶,叫做“送健绳”。 广州一带最重七夕,特别是少女乞巧的劲头十分大,至夜都纷纷在自家门口摆设香案,供上香花瓜果,穿上盛装,先在月下祭拜七姐,并把自己精心做的女工,一件件陈列出来,满街成了一个女工展览会,让过往行人观赏评价。小伙子若见到自己心爱的姑娘手工出色,压倒了别的姑娘,都当作是最光荣的事。从这些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人民追求智慧的优良传统。 此外,广西等地于这天储水,叫做“双七水”,传说用此水洗澡,可避邪祛病。也有些地方,忌七夕夜天阴,俗说,天河之影见则谷贱,否则谷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