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七月三十放河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七月三十放河灯

分类:【世界民俗】

过去,每年农历七月三十夜晚,苏北广大地区都有放河灯的民间习俗。所谓河灯,就是用各色彩纸糊成的精巧玲珑的船形物,有的装上半节蜡烛,有的在贝壳里放少许豆油和灯草。人们从七月二十往后就开始做准备了: 捞贝壳的捞贝壳,削竹篾的削竹篾,备色纸的备色纸。到了三十这天掌灯时分,由上了年纪的老者驾起轻舟点放,边放边唱:“小马啊小马,心细胆子大,杀了老龙王,喜雨洒天下。”于是,河港池塘,像黑色的天幕镶嵌五光十色的星星,有桔红色的,有翠绿色的,有天蓝色的,有鹅黄色的。这些彩灯浮在水面,随着轻轻荡漾的水波徐徐行驶,恰如一支支启程远航的船队,煞是壮观。

其时,岸上挤满了大男小女,姑娘大嫂。河灯缕缕金辉光芒四射,映红了河面,映红了苇丛,映红了人们的笑脸。于是,百里江淮,千村万镇,灯光通天,喜气洋洋。

关于放河灯,泰县流传着这样一段感人的传说:

清朝咸丰年间,有一年,六七个月没下一滴雨,禾苗干枯着了火,大地咧嘴冒青烟,连喝口泥浆水也找不到。人们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天夜半时分,突然霹雳一声,九天落下一把板斧,大得象蒲扇,寒光闪闪的斧刃,五尺长的檀木柄,斧上刻着“斩龙斧”三个朱红大字。提着试试,足足有九十斤重。这时,有个姓马的小伙子自告奋勇地拎起大斧向东奔去――找老龙王算账。

这个小马生来有一副“杨木扁担――宁折不弯”的脾性,一旦发火,遇到城墙也能推倒。他一口气跑了三天三夜,饿了抓把焦枯的野草填填肚皮; 累了,坐在地上打个盹儿。第四天,小马来到一块大青石跟前,一屁股坐下去。咦,天大旱,地冒烟,哪来的大青菜?绿碧碧,翠生生,嫩旺旺,他不由又惊又喜。说来奇怪,小马伸手拔菜时,只听见“哗啦”一声,青菜已连根带叶攥在手中,根部泉水喷涌,深不见底。

小马正在惊疑之际,突然从泉眼里站起一位身穿黄铠甲,头戴金色桂冠的仙翁――水晶宫金龟军师。他笑嘻嘻地说:“难啦,小伙子。龙王住在水晶宫呢。到水晶宫去要经过七七四十九座火焰山,七七四十九座虎狼山,七七四十九座毒蛇山,每处关隘都有魔王把守,你过不去呀!”

小马不加思索地说:“反正是死,过得去也要过,过不去也要过。”仙翁告诉他说:“如今,老龙王和众妖魔拜了把兄弟,密谋策划在九月初九重阳节举行人脑丹宴会,待草枯禾死,兽死人亡,把人脑取来炼丹,吃了能延年益寿。”当下,仙翁送小马一口宝刀,骑上刀背就能腾云驾雾,战胜妖怪,冲过关隘,飞过妖山。

小马骑上宝刀,又飞了三天三夜,终于战胜烈火、虎狼、毒蛇,来到了水晶宫。他借着五彩琉璃灯的光辉,溜进了水晶方砖铺地的龙王寝宫,龙王睡得烂熟,鼾声如雷,回音震耳。小马举起大斧,正欲砍将下去,龙王突然“呵” 了一声,横手竖脚,伸了个懒腰,又睡死了。小马用尽全力,抡起大斧,瞧住中间那颗长角的头砍去。只听“咔嚓”一声,斧起血飞,长角的头落地,老龙王终于被杀死了。

杀了老龙王,取出行雨旗,小马手执二角杏黄令旗,飞快登上八宝台,只听一声号令: “快下倾盆雨,淹死众妖魔,喜雨降人间,救活众百姓。”霎时,风起云涌,电闪雷鸣,雨如瓢泼。久旱逢甘雨,人人心欢喜,村村喜洋洋,户户耕种忙。这天正是农历七月三十日。

为了纪念舍生忘死,为民除害的小马,从此之后,每年七月三十晚上,苏北地区村村镇镇放起河灯,开展放河灯比赛: 一比河灯数量多,二比河灯式样新,三比河灯场面热闹。情景十分壮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