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万叶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万叶集分类:【文化精萃】 日本现存的最古的一部和歌总集,也是一部最优秀的抒情诗总集,共20卷。据载,此集经过多次编修,最后由歌人大伴家持(718―785)编撰而成。约成书于奈良时代(710―794)末期。关于书名,有万代之集和万首和歌集的说法。本集约收和歌4500余首,其中长歌265首,短歌4207首,旋头歌62首,连歌和《佛足石歌》各一首,此外尚有汉诗、汉文等。题材以“杂歌”(描写行幸、狩猎和游宴等诗歌)、“挽歌”(为送葬或悼念亡人而作的诗歌)和“相闻”(反映男女爱情、友谊为主的情歌)为主。集中署名的作者约530人,上至天皇后妃,下至渔农戍卒,此外尚有许多无名氏作品。作品的创作年代约绵延400年之久,但大多集中在舒明天皇即位(629)后的130余年间。根据社会的盛衰,歌风的变迁大致可将其分为四期:第一期从629年至“壬申之乱”(672)。此期歌风淳厚质朴,略带民歌色彩。作者多为天皇及皇族,如舒明天皇、额田王等。第二期自672年至迁都奈良(710)。此期抒情诗的风格形成,皇室赞歌和宫廷挽歌明显增多。其间,被后世称为歌圣的柿本人麻吕的“长歌”尤为著名,构思宏伟、歌风苍劲雄浑,格调凝重。第三期自710年至天宝年(733)。此期为《万叶集》诗歌鼎盛期,风格多样,人材辈出,如山部赤人以描写清新优美的自然风物见长;大伴旅人则以歌风明快,构思新颖的抒情歌著称,尤其是山上忆良的长歌“贫穷问答歌”更是感人肺腑,堪称千古绝唱。第四期自733年至天平宝字三年(759)。此期歌风转至纤细雕琢,多感伤、忧郁之作。主要歌人有大伴家持、大伴坂上娘子等。此外,在《万叶集》中尚有独放异彩,弥足珍贵的东歌(以描写青年男女爱情为主的日本东部地方的民歌)和防人歌(多为戍边士兵抒发思乡之情和怀念亲人的诗篇)。此集用“万叶假名”写成,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中国的《诗经》相仿,对后世的和歌及其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