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不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不足分类:【传统文化】 “三不足”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传》),又作“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不足恤”(《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73)。这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所提出的革新口号。“天变不足畏”,表现了王安石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他坚持先秦以来“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不承认有什么超自然的精神主宰,认为“天变”现象与社会人事了不相关;人只要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信人事”、“修人事”,就可以战胜自然灾害,从而同旧党人物的“畏天命”的思想划清了界限。“祖宗不足法”,表现了王安石的辩证发展观和历史进化观。他坚持“天道尚变”、“新故相除”的思想,不承认有什么千古不变的法度,认为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即革,不足循守,从而同旧党人物的保守僵化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划清了界限。“人言不足恤”,表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所具有的不畏流言讥谗、不与世俗之见同流的不妥协的斗争精神。总之,“三不足”的口号十分鲜明传神地描绘出改革家王安石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扼要地表达了他的变法理论的哲学基础。这一口号对后世改革家有深刻的影响。如龚自珍就具有“逆谣俗”、“逆风土”、“逆运会”的反潮流精神,他称“有四不畏:大言不畏,细言不畏,浮言不畏,挟言不畏”(《平均篇》),又称“一祖之法无不弊,千夫之议无不靡”(《乙丙之际著议第七》),这些议论显然是对王安石“三不足”精神的继承和发挥。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