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十六字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十六字母

分类:【传统文化】

指唐宋时期汉语语音三十六声母之代表字。相传为唐末沙门(和尚)守温拟订。守温原书今不存,据《七音略》和旧题宋人司马光《切韵指掌图》等记载以及今人研究,三十六字母所代表之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如下表:

发音部位

新名

发音方法

旧名发音部位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双唇

重唇

帮(b)[p]

滂(p)

[p‘]

并[b]

明(m)

[m]

唇齿

轻唇

非(f)[f]

敷[f‘]

奉(v)[v]

微[]

澄[]

舌尖前

齿

齿头

精(z)[ts]

心(s) [s]

清(c)

[ts‘]

从[dz]

邪[z]

 

舌面前

正齿

照(j)[t]

审(x)[]

穿(q)

[

音韵学上称声母的代表字为字母,也叫声纽。唐以前没有这些名称,表示声母只用反切上字。唐开元年间,佛教的密教传入中国,学习、翻译这种佛经必须懂得梵文(东汉时的佛经多是显教经,不须懂梵文)。梵文是拼音文字,其字母叫悉昙,形体与藏文相类似。唐人受梵文拼音的启发,为汉语制定了字母。二十世纪初,在敦煌发现了两种有关字母的材料,一种是《归三十字母例》,另一种是标有“南梁汉比丘守温述”字样的论韵书的残卷,也有三十字母。这两种材料内容基本相同。《归三十字母例》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守温论韵的残卷,即《守温韵学残卷》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二十年代刘复从法国抄回《守温韵学残卷》,收在《敦煌掇琐》中。守温是唐代末年的一个和尚,他的三十字母如下:

唇音

不芳并明

舌音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牙音

见溪群疑来等字是也

齿音

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喉音

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音韵学术语。音节开头辅音(包括零辅音)的名字,相当于现代所说的声母。大体上代表唐宋间汉语语音,是悉昙、等韵从印度输入的术语。梵文原指元音,后来词义扩大到连辅音也包括了。传入中国以来,又只限用在开头辅音上。敦煌出土守温字母残卷列“不芳并明……”三十字母,后来有人“益以‘娘床邦滂微奉’六母”,就有三十六字母,为“帮滂并明端透定泥见溪群疑精清从心邪影晓匣喻来日非敷奉微知彻澄娘照穿床审禅”。每类声母用一个汉字代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