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国志演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国志演义分类:【文化精萃】 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作。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三国志传》、《三国志传通俗演义》、《三国英雄志传》、《三国全传》。小说描写的是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时期各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取材于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对《三国志》的加注等历史事实,参照吸收了民间的长期传说和艺人话本加工创作而成。起自东汉末年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止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东吴灭亡,前后约100年的时间。叙写的事件基本与历史进程相符,很大程度上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真实。小说以雅俗共赏的语言,宏大的结构描写了形式多种、规模不同、尖锐复杂的战争场面,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关羽、曹操、刘备、孙权、张飞、赵云等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形象,提供了在封建社会中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可资借鉴的思想和经验,影响巨大而深远,千余年来一直产生着历史、军事和生活教科书的作用。是我国小说史上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成就最高的作品。但小说对曹操谴责对刘备歌颂的描写,对黄巾起义的诋毁,反映出封建的正统观点和伦理道德;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小说版本很多。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元年(1522)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一般认为比较接近罗贯中原著,其它版本不下20余种。清代以来最流行的版本是清康熙时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的《三国志演义》,120回。全国解放后,作家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多次印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