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士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士道

分类:【地域文化】

噶当派在宗教道德修养上所追求的三种不同的境界。在宗教道德修养上,该派以阿底峡的《菩提道炬论》为指导,把“三士道”作为修养的三个阶段。认为“下士道”,是以只求解脱个人今生今世的苦难,追求利与乐为目的,佛教谓之“人天乘”; “中士道”,以只追求解脱个人世间流转的苦难,无意于普渡他人,把“灰身天智”、证得阿罗汉作为追求的理想目标,佛教谓之“小乘”; “上士道”,以发普渡众生之菩提心,为利有情而愿成佛,佛教谓之“大乘”。其中,该派把“上士道” (“上士恒勤求,自苦他安乐,及他苦永灭,心他为己故” )看成是宗教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并以此作为终身奋斗的理想目标; 把“中士道” (“中士求灭苦,非乐苦依故” )看成是宗教道德修养的中间境界,并以此作为向最高境界即理想目标奋斗的阶梯,是必经的中间环节; 把“下士道”(“下士勤方便,恒求自身乐”)则看成是宗教道德修养的低层次,它的道德追求只限于自我解脱,但这却是向最高境界演进的起点。该派认为,这种宗教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三个不同阶段,将会获得三种不同的宗教结果: 达到第一阶段,只是个人的价值得到初步肯定; 至第二阶段,个人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升华; 至最后阶段,个人价值将转化为社会价值,达到无私无我、功德圆满的程度。其突出表现是: 普渡众生。颇有“利他主义”的味道。此外,该派还强调僧人要严格遵守宗教道德戒律,主张“显、密结合”,“先显后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