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棒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三棒鼓

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民间走唱文艺形式。流行于南方大部分地区。民间传说是由凤阳花鼓演变而成,即将凤阳花鼓打鼓的两根花棍改为三根木棒,同时吸收莲湘棍的特点,在三根木棒上嵌上铜钱,轮翻抛起三棒击鼓,铿锵有声。边击边唱。三棒鼓花样也很多,有“绞花”、“单鼓花”、“双跨花”、“白蛇吐箭”、“麻雀钻竹木”等等。技艺高超者还可抛刀、叉子,火把之类。有些地区,还佐以小锣。唱词结构各地也不尽相同。《俗语典》记载:“(留青日札)吴越间妇女用三棒上下击鼓,谓之三棒鼓。江北风阳男子尤善。即唐三杖鼓也。咸通中王文举弄三棒鼓打撩不失一是也。杖音与歌声句拍附和为节,又能夹一刀弄之。”说的是旧时流行于吴越间的三棒鼓。另外,土家族民间也流行“三棒鼓”,可一人或二人演唱。一人演唱时,用一根棒,先击鼓后击锣,发出“咚咚锵”的乐音,边敲边唱,每唱一段歌词就敲击一阵锣鼓伴奏。这种说唱形式,其他地方也有称为“花鼓”的。

土家族民间曲艺。 “三棒鼓”,又名“花鼓”,流传于湘鄂西土家族地区,土家族人爱听爱看爱学唱爱学打玩。“三棒鼓”, 由两人演唱,拉开场子后,场坪架起三角杈摆花鼓,鼓下吊面小碗锣,一人手抛3根木棒,长约4寸,击鼓,脚踏绳索踏板敲锣,配合鼓锣节拍,唱起鼓词;一人在旁抛耍3把小刀或3把小三角叉,或抛耍六根、九根中空穿有外圆内方铜钱的木棒,将说唱与杂技结合,招揽观众,一聚常常是数百人。唱词通俗如话,句式为五、五、七、五,每四句为一小节,一韵到底,每节开始和结尾都以锣鼓伴奏。内容丰富,取材广阔,可唱历史传说,可唱社会时政,可唱风土人情,可唱江湖世俗,可唱男女情爱,可唱山川景物,等等。经搜集、整理,传统唱本有120多部,每部唱本都有概括全本的“帽子”和总结全本的“尾声”,情节、结构完整。其中,有的唱本,触及政治黑暗,诉颂民间疾苦,如《抓壮丁》,唱一位壮丁受尽苦难折磨,死里逃生的经历,被国民党永顺专员公署以“破坏兵役,扰乱人心,祸害社会”为由而下令禁唱。但是,越禁越唱,却越唱越广,由二三十节唱词,发展到一百多节,地域由永顺传遍湘鄂西地区。龙山打三捧鼓唱《太平军》的唱本,具有纪录太平天国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受到土家族人拥护的文献性价值,其中有几节这样唱道: “长毛进了城,富人吓落魂,打富济贫杀不仁,喜欢老百姓”;“知府吓掉魂,跑也跑不赢,也是恶贯到满盈,悬梁一命倾”等,这是难得的研究太平军少数民族政策的资料。还有歌唱《贺龙打龙山》,纪录红二方面军开创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唱本,在湘鄂川黔边地区广为流传,具有史诗性价值。

又名“三班鼓”、“三槌鼓”、“三杖鼓”,流布于全省各地。由一个小鼓、一面小锣、三根5寸的木质鼓棒组成。每根鼓棒开3个小孔,孔中穿3枚铜钱,另有6根小竹竿做成的能够拆卸的鼓架,再备三把或四把特制的小钢刀作为抛耍之物。一般为三人演唱,一人打鼓,一人打锣,一人抛刀,打鼓者兼唱。三个人可以轮流演唱。每一曲唱词一般为四句,字数为五、五、七、五,一二四句押韵。三棒鼓演唱方便易行,无论田头、地边、集市、宅院,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演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5: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