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统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统说分类:【传统文化】 亦名“三正说”,西汉大儒董仲舒创立的历史循环论。所谓“三统”,指黑统、白色、赤统。董仲舒认为,历史上王朝的更迭,即是这三统的循环运动。如夏朝黑统,继夏而起的商朝即白统,商之后的周,则又为赤统。每个新朝代出现,要易服色,改正朔。“三正”即三代之正朔。“正”是一岁之首月,即农历正月;“朔”指一月之始,即初一日。朝代之统不同,正朔亦不同,夏朝以寅月 (农历正月)为正月,以平旦(天刚亮时)为朔;商朝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以鸡鸣为朔;周朝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以夜半为朔。一年之中,只有农历的一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三个月可以为正月,因此三正交替,只能是此三月的循环。董仲舒认为,王朝更迭乃天意所决定,因改正朔,易服色是顺应天意,“所以明乎天统之义也。”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东汉《白虎通》:“王者受命,必改正朔,明易姓,示不相袭也,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所以变易民心,革其耳目,以助化也。”按,三代正朔不同,可能反映了历法草创时期,各地日历制度还不能一致的历史事实,而董仲舒等却将之加以附会,以符合封建时代新朝统治者的需要。三统说在封建时代有一定影响,如东汉王莽改制,便采用商正,魏明帝也一度使用过商正。唐武后和肃宗时曾一度改用周正。不过汉以后的两千多年间,大多数朝代使用的仍是夏正。 西汉董仲舒的历史理论。认为王朝更替的规律是黑统、白统、赤统依次循环。新王朝建立之始,必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应天意。夏以寅月(正月)为岁首,色尚黑,称黑统。商以丑月(十二月)为岁首,色尚白,称白统。周以子月(十一月)为岁首,色尚赤,称赤统。以后的王朝以此类推,循环不已。改正朔表示承奉新的“天统”之气,“统治其气,则万事皆应而正”(《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故“三统说”亦称“三正说”,或合称“三统三正”。新王朝易服色、改正朔称为改“制”。“制”有改换,“道”则不变。封建人伦大纲、道德政治、教化风俗尽如故。其说源于战国以来阴阳五行家五德相生相克的理论。东汉章帝时举行白虎观会议,对三统论作了进一步发挥。明确指出,改正朔表明异姓王朝不相承袭,新天子“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白虎通义?三正》),有变易民心、协助教化的作用。“王者有政道之文,无改道之质”(同上),如臣南面臣北面之类的封建等级关系即是百王不易之道。 西汉时期思想家董仲舒的历史循环论。又称“三正说”。“三正”即三代之正朔,“正”指一岁之首,“朔”指一月之始。董仲舒认为:每个相继的朝代都要改正朔,易服色,自成一统,以应天命。如夏朝为黑统,以寅月(农历正月)为正月,以天刚亮时为朔,朝服、车马仪仗等均为黑色;商朝为白统,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正月,以鸡鸣为朔;周朝尚赤色,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以夜半为朔,为赤统。“三统”、“三正”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封建王朝代替另一个封建王朝时,为了表示自己是“受命于天”的一种宗教性仪式,董仲舒以此说明人类社会历史的变化是黑、白、赤三统循环,除枝节、形式变化外,无前进、发展的轮回过程,目的是论证封建统治秩序是绝对不变的,以欺骗劳动人民,维护封建统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