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老分类:【传统文化】 ①官名。秦置乡三老,为乡里小吏。汉增置县三老,郡三老协助官府推行政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掌教化。”②指上寿、中寿、下寿。《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以上,不见养遇。”③舵手。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七:“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白浪中(长年,掌篙人;摊钱,赌钱之名)。” 古代掌教化的乡官。“三老”之称始于先秦。《礼记》、《乐记》、《祭义》都有“食三老五更于太学”之语。《礼记?文王世子》中注:“古时天子设三老五更,以父兄之礼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礼记?礼运》明确指出三老的职业:“三公在朝,三老在学。”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三老之设。秦代置乡三老。汉沿置,并增置县三老。《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以十月赐酒肉。”东汉又有郡三老、国三老的设置。“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遍表其门,以兴善行。”(《后汉书?百官志》)三老由地方上德高望重者担任,颇受朝廷礼尊,但有印无禄,不是政府正式官吏。《三老掾赵宽碑》有“优号三老,师而不臣”之语。三老教化乡民有成绩者,政府给予嘉奖。魏晋以后多置乡三老。隋以下无此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