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饷分类:【传统文化】 明代后期加派之田赋。三饷即辽饷、剿饷和练饷。辽饷为筹措辽东驻军军饷而设,始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每亩加征银三厘五毫,其后不断加征,前后三次,共征银五百二十万两。剿饷始于崇祯十年(1637),为筹措镇压农民起义各路官军军饷而设,先后加征银三百三十万两。练饷始于崇祯十二年(1639)。为筹措练兵军饷而设,至崇祯末年加征银七百七十万两。三饷共加征近两千万两白银,形成明末人民沉重负担。 即辽饷、剿饷、练饷的总称。明后期为抵御后金入侵和镇压各地农民起义筹措军费而对田赋加派的三项饷银。明田赋加派始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当时乾清宫发生火灾,为重建乾清宫向全国加派了田赋100万两。嘉靖三十年(1551年)又加派120万两。实行“一条鞭”后稍有收敛。明末加派又剧增,其中为平宁夏总兵嗦拜叛乱,援朝抗日及镇压播州杨应龙起义,即“三大征”的加派尤重。这种加派最初为临时性,事毕随即停止。到辽东努尔哈赤建后金并向抚顺进攻后,加派层层增加并成为经常性的“岁额”,成为明末人民的严重赋税负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