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下火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下火海分类:【地域文化】 下火海又叫跳火炼,原为佛教“下地狱”法事巫术,后为壮族巫师所吸收加以改造的巫术活动。即人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行走而不被烧伤。壮族巫师、师公、道公均可为之。在巫师下火海之前,先由主家做个“火海”:在地上挖一个长约十尺、宽约二尺、深约五寸的坑,将数筐木炭倒入坑内铺平;或者直接将木炭铺于地上,置上火种,用竹笠或簸箕把火扇旺,变成熊熊烧的火海。巫师对着火海祷告、默念咒语、划符施法,然后踩入火海,从从容容地在火上行走、跳舞。跳了一阵之后,主家的孝子也背着父母的灵牌或尸骨跟着巫师坦然地踩过火海,也不会被烧伤。清人杨恩寿《坦园日记》载:“同治四年十一月六日,夜间巫师在西门(北流县城)外演火炼法。其法:布炭火于地,炙铁炼于中,令人负有祖先位,趋而过,则亡者升天。闻赴者将数万人。”下火海一般是孝子在父母的第二次葬时举行的。即父母第一次土葬三年之后,子女们将其尸骨挖出洗净、烘干,装入瓮中,然后经过跳火炼,再进行第二次土葬。跳火炼的目的,是孝子替死去的父母代罪,以减轻父母死后受罪。下火海是比较隆的葬礼,一般多在生活富裕的人家举行,经济拮据者则很少做。民间习俗,对于正常死亡者,做亦可不做亦可;而对于非正常死亡者,则非做不可。 ①水族对非正常死亡长者表示孝心的超度仪式。流传于贵州东南三都水族自治县等地区。对非正常死亡长者(因伤而死),超度仪式除与正常死者大体相同外,还举行“下火海”仪式。在安葬前的头天傍晚,在死者家门外宽平处,挖个约七八尺长、四尺多宽、三四寸深的地坑,坑内铺满烧红的木炭,先由法师脱去鞋袜在自己脚板下画佛符后,在火坑里走一个来回。然后法师给孝子的脚板下画佛符后,也在火炭上踏一个来回。如果火不烧伤孝子脚,表示吉利,死者已得到超度,入阴间地府做了好人(鬼)。这种超度仪式,解放后已极少见。②傈僳族传统节日刀杆节的一种表演节目。 “下火海”包括“跳火海”、“打火滚”、“洗火脸”、“拉火链”四项表演, “火海”是用栗柴烧成的一大堆红火炭,每项表演都与这一大堆红火炭有关,象征傈僳族人民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