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丐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丐帮

分类:【中国民俗】

丐帮是一种具有等级制的帮会组织。帮内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其负责人也就是统治者,对帮会成员既进行保护,又进行统治和剥削。帮主靠帮会成员供养,过着十分优裕的生活。丐帮之内有严格的等级,在外以背几个讨米袋子为标志。背一个袋子者为一般乞丐;背三个袋子的便是管理一县或数县乞丐之头目;背五个袋子的势力范围可上达武汉,下至两广;以背九个袋子为最高标志,即是统领全国的丐王。

丐帮有一套严密的管理方法和严格的帮规,在帮者必须严格遵循。旧社会索人财物者有红、黑、虏三家之分。红是抢夺,黑是偷扒,虏是讨要,乞丐属于虏。丐帮帮规明文规定:“明讨明要,不准暗偷暗摸。”他们认为讨是光明正大,偷摸抢劫是不正当的行为,故以赞土地为乞讨方式的人们常唱:“我讨米来有什么丑,我又不当三只手;讨碗饭来吃一餐,三条大路走中间。”如有违犯者,可以处以责骂、打棍、赶出丐帮等处罚。

丐帮首领称“帮主”,或称“团头”。其组织一般称“八仙会”,祁阳称“养济院”,简称“院房”。丐帮头领必须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才能团结众多分散的乞丐,与富豪、官僚、三教九流各界打交道,妥善安排行乞事宜。

丐帮里的乞丐形形色色,有身体健壮者,有聋、哑、跛、瞎等残疾人,其行乞本领和手段各有不同。有会耍蛇的,将蛇盘在颈上,站在人家门口,使人恐惧而迅速给钱打发走;有拉琴唱曲的,坐在大街上向过往行人乞讨;有打流年、唱莲花落、算命、抽机会、照水碗的;残疾人一般利用自己的残疾喊街哀求,打动人的同情心得到施舍。还有一种最具威胁力的乞讨方式―――“开牌”。所谓“开牌”,就是破头。乞丐行乞时,如富家不肯施舍,态度粗暴,乞者便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向自己的脑门砍去,刀扎在头上,血流满面,走进富家屋里乞钱讨米。倘富家仍不肯施舍,“开牌”者立时倒地,以死相威胁。对“开牌”者丐帮都安排人暗中跟随,“开牌”者倒地后,跟随者即刻飞报团头,团头即率领丐群前来打架,富者此时一般都要大大破费,如再不拿出钱物来打发,群丐就会大打出手,见人打人,见物打物,最后还得出钱和事,否则不得安生。

团头根据乞丐们的所长,分配他们到各处行乞。对沿街或沿门乞讨者,定期安排更换行乞地域范围。如遇富豪人家婚丧喜庆时,团头先得到信息,便命所辖乞丐于该家大摆筵席正要开席之时,一齐前去行乞,吵吵闹闹,既碍观瞻,又阻塞交通。这时办事人家必请团头协商,打发一笔钱,并请团头和丐帮头目坐席吃酒,团头将钱分给群丐,然后吩咐群丐散去。有些富户为避免乞丐上门行乞的烦吵,可与团头协商,一年付给多少费用,团头便将一根缠有红、白、蓝三色布条的花鞭挂在该户门口,称为“挂鞭”,乞丐们见此花鞭便不向该家乞讨。到了年底,团头至“挂鞭”人家按商定的数字收费,“挂鞭”人家深知讨米叫花惹不得,绝不敢拖赖。有的富豪舍不得施舍,并对乞丐态度恶劣,乞丐们常聚集闹事,在其家大打出手,打得人仰马翻、鸡飞狗叫,富豪们也无可奈何。社交能力强的团头,还可以各种名义,如募寒衣、棉被,向富户募捐,富户不敢得罪团头,一般都有一定数额的施舍。

送春牛本是一种节日群众活动,有的地方成了丐帮统管的行乞活动。在祁阳,每年立春前的“送春牛”成了丐帮的一大活动。立春前,团头令乞丐们在院房用竹篾扎成牛形,糊以红、黄、黑三色纸,扎成春牛。立春日群丐抬牛游行,团头扮春神勾芒,头戴官帽,身穿官服,脚蹬朝靴,坐在无篷的敞轿上,随在春牛之后,代表春神向人间送福,一路上敲锣打鼓,热闹非凡,直奔县衙。县官要全副顶戴,大开中门,燃放鞭炮,作揖迎接,并给春牛披红赠元宝买丰年,其实就是给团头赠钱,至少给银元10元,否则牛不抬走,群丐齐声作牛叫,县官只得加赠。如钱够了,团头即以春神口吻,说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病消除、万民安乐”的吉利话和“明镜高悬,爱民如子”的恭维话,随即邀请县太爷随春牛一起去祭祀天地。县太爷的轿子跟随在“春神”,也就是团头之后,游行路线遍及全城街道。游行中,群丐沿途向各户发送印好的“春牛图”,收春牛费,多少不拘,以买吉利。祭完地坛后即送牛上天,当众焚牛,所有参加人员都要跪拜叩头,虔诚相送。这一活动丐帮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丐帮子弟也可热热闹闹地抖一回威风。

乞丐平日行乞所得,除吃食外,要向帮主上交,年节时帮主拿出一定的钱来,备酒菜为群丐过节,年终除饮宴过年外,还将节余进行分红,按等发给,以“开牌”者所得最多。

湖南丐帮始于明初,说是因明太祖朱元璋当过乞丐,故予乞丐一些保护和权利,历明、清、民国580余年,于1950年解散。20世纪80年代后,有的地方又有重新组织者。

西行。鄂东丐帮叫“西行”。历史上,乞丐不外三种:一种单身独家叫花,人称“讨米的”、“要饭的”;一种集体逃荒,人称“挨子”;一种结社叫花,名曰“西行”,又称“大花子”。

“西行”头头原称“团头”,继称“大花子”。大花子收徒传技,很少沿街乞讨,衣食靠徒供奉。他消息灵通,众徒的行踪他都知道,行内以挂袋多少定尊卑,挂一袋表示跑过一省。且以掌盘先后定辈分。通常分金、银、铜、铁、锡五辈。辈高位尊者统率本行。在会者多数为残疾人。入会后,每月初一、十五,同行相聚破庙、空窑内,举行收徒仪式,香案上方供祖爷范雎(范为战国卫人,早年曾为乞丐)牌位。掌盘人坐案后,徒子徒孙列案下。新徒拜师,师传戒律,按辈赐名,指定活动范围,赠给蓝格、铜环大袋。袋置二袋囊,形似马褡子。铜环是西行的徽号,熟者聚一案分食,群聚群欢,一饱而散。外人到此,只管吃,不出声,谁也不打听,否则会挨打骂。乞讨方式有叫街、挨门、玩蛇、唱渔鼓、打莲花落数种。乞食一般要生不要熟,要米不要原粮,主家赐米须用升子、饭碗装,否则不收。收下米,又从口袋里拈几粒奉还,称“回堂米”、“富贵米”。四时八节,他们向肉铺、榨坊讨油、肉。每一节只一人上一家门,从不重复。富豪人家办红白喜酒,西行人必群往赶席。初至,先放爆竹一串,再唱祝词(或悼词)。遇做屋的则说:“爆竹一响喜洋洋哎!”众答:“发哪!”领:“今日来到贵府堂呀!进门抬头望哎,果然一堵好门墙呀。映月塘中日月玩哎,一年四季好时光呀!”唱毕,主人须设酒款待,不然就厮闹不去。为此,三人为避麻烦,就事先给大花子头送薄礼一份,花子头回送一个“例照”。“例照”是一片红纸,署头头辈分名,主家将它贴在门上,其徒子徒孙望之即去。

“西行”规矩中有禁偷盗(不盗贫家)、行善化、不准调戏妇女之款,违者三刀剜眼。赶酒席留两碗菜不吃。豪富人家作恶,在头人的指令下用盗牛、盗宝方式进行报复。失主若向头人赔礼,则令徒儿奉还。在其活动范围内被窃,西行人可帮助追赃。

灰堆。鄂西北老河口等地的乞丐帮会通称“灰堆”。他们组织严密,帮规森严。入帮首先要有人引进、担保,然后履行仪式过“三关”。经“三关”考验合格,才算正式成员。所谓“三关”实际就是向入帮者讲授帮规《十戒条》、《十案刑》等,讲的大都是行话,并请新成员挑选“手艺”。“手艺”有公开和秘密之分。公开的有沿街叫唱“劝世文”的,有“打莲花落”、唱顺口溜、“糊佛爷头”(即头上糊泥巴,强讨恶要)、“玩蛇”等十种。秘密的有“踩戳”、“马戳”、“内戳”、“收浆”(偷晒洗的衣服)、“扣二四”(掏包)、“打哥”(偷鸡鸭)等等。要“学艺”3年,3年内弄到的东西,除维持自己最低生活外,其余全交“前人”(师傅),3年后弄到的东西归己,但要向“前人”进贡。

老河口市内,乞丐组织共有光化帮、谷城帮、蜀河帮、襄阳帮四帮。乞丐均按帮内“家谱”另起名字,并划定活动范围,各守其位,各务其业。乞丐头目称为“团头”,住地称“状元府”。

光化帮。也叫马窟山头,是老河口市区乞丐的主体。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班辈不乱,班辈为“慈、爱、宽、绪、敬、让、山、河”,清末其“团头”是肖爱取。

谷城帮。班辈为“鸿、隆、山、河”,“团头”依序有钟鸿发、龚隆章。活动地区在下半镇。

蜀河帮。班辈为“得、胜、回、朝”。清末“团头”是巩胜亭,在老河口为数不多,大都是过往暂住。

襄阳帮。班辈是“万、里、同、山”,清末“团头”是汪同林,主要在张集一带活动。

江汉平原丐帮。江汉平原乞丐分坐乞、行乞、街上行乞、登山行乞等帮派,各自按派行乞,禁忌“串行”。丐帮有自己的头目,掌管所分帮派,坐地收利。丐头必须有竿子为证,竿子有蓝竿子、黄竿子之分。丐业者又统称为“竿上的”。丐业者奉朱元璋、伍子胥为祖师爷,乞丐们都要虔诚敬拜。丐帮有许多行规,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将受斥责打罚。如女丐可以入宅行乞,男丐禁忌入宅,须在大门外讨要。男女乞丐,包括儿童乞丐行乞,都要将乞讨的钱财上交丐头,如有虚报、隐藏,或规定的“指标”完不成,都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职业的乞丐有帮派,他们敬奉祖师,重义气,讲规矩,拜师传徒,互相帮助,而且世代传承,霸占一方。

徐州的丐帮分“白行”、“红行”两个行道,白行敬唐代的郑元和为祖师;红行敬宋代的郑恩为祖师。相传郑元和沿街乞讨,后来中了状元。郑恩也要过饭,后来辅佐赵匡胤登基,做了大官,所以被尊为祖师。各地的丐帮信奉的祖师不尽相同。

丐帮的头目叫“把头”,即花子头,是经本帮乞丐选定的,有一定权威,多为老者,他平时在家不出,由徒弟们来孝敬照顾。他手执霸王鞭是专为管理乞丐用的。由他选择能干的徒弟做传人。过去会上常见手持两节棍,边走边摇动,此人便是传人,他不行乞,代表头人监视乞丐,如有不轨行为、违法乱规者,即遭责打。两节棍即是头人的令箭。外地的乞丐,先要进见头人,得到允许,方能行乞,否则即遭干涉。把头与地保、揽头都有联系,有事可出面维持。

丐帮中称女乞丐为“马子”,童丐为“嵬子”,男丐为“爷们”或“哥们”,不在帮的乞丐统称为“散混”。

白行包括唱数来宝的,送财神的,唱喜歌的等。这些人逢年过节或在婚丧喜庆人家门前、商店门前,说唱乞讨。红行有开刀子、打砖、叫街等,常是血淋淋的,用砖拍打胸脯,或瞎子、跛子等残废人乞讨。另有告地状的,多为妇女、小孩。

丐帮虽为“下五行”,但帮规很严格,拜师有礼仪,帮中论班辈,且有戒律,据说和佛家的五戒相同,即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等。

清末至民国年间,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灾害频繁,盗匪蜂起。他们结帮作案,十分猖獗。江苏境内过去有海匪、江匪、湖匪,有马贼、水火帮,名目很多,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马贼和水火帮的情况。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