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北的瓮棺葬习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东北的瓮棺葬习俗分类:【风俗文化】 瓮(瓦)棺葬是用陶瓮或陶罐、陶盆等容器,装殓尸骨,进行埋葬的一处方法。这种葬俗多出现于遗址内,数量亦较零散,而死者多为未成年的儿童。但也有成群墓,如辽宁长海上马石墓葬群。整个墓地共发掘敢十七座瓮棺墓。瓮棺墓是用大型陶装殓尸骨埋葬,一般是行挖好圆形竖穴,然后把装有尸骨的瓮棺放入穴内。整个墓地的十七座瓮棺,仅有2座是未成年的骨架,均采用二次葬法,瓮口向下。余十五座均为小孩墓。瓮口有得上的也有向下的。瓮口向上的一般上盖1―2块石块;瓮口向下的葬不进:先挖好竖穴,然后把瓮底砸掉,瓮口向下放在已挖好的圆形竖穴里,再把尸骨和随葬品放入瓮中,再将瓮底盖上,有的瓮底已落入瓮中,有的瓮底已不见,证明当时人们是有意识地将瓮底砸掉,当是一种毁器的习俗。一般均有随葬品,多为一件小陶壶或罐。 瓮棺葬盛行于新石器时代,延续到辽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