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苏区文艺运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苏区文艺运动suqu wenyi yundong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在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的群众文艺运动。随着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革命根据地开始建立并得到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就是伴随着它而开展起来的。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后,文艺活动首先在部队中活跃起来,当时工农红军学校几乎每周都有吸收群众参加的晚会;后又成立八一剧团、蓝衫剧团,他们的演出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当时大部分乡都有俱乐部,文艺活动相当活跃。1934年初,原在上海和鲁迅一起从事革命文化运动的瞿秋白来到了革命根据地,担任工农民主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并兼管艺术局工作,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地的革命文艺运动更加趋向组织化、革命化、群众化。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在物质条件非常困难和专门人才十分缺少的情况下,适应环境的需要,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除去主要的民间形式外,也包括“五四”以来的新文艺形式,戏剧、曲艺、诗歌、散文等各式具备,其中又以歌谣、戏剧、通讯报道所发挥的作用最大,也最受欢迎。尤其是红色歌谣,单纯、明朗、刚健、清新,充满着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革命根据地文艺创作的精华,由于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成了根据地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人民的生活教科书。戏剧虽然在艺术上不免粗糙,但由于所包含革命内容的强烈,对群众愿望表达的及时,因此演出也常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讯报告文学的兴起,得力于革命根据地的各级报刊。它的内容比较广泛,具有较强的政治鼓动性。苏区的这些文艺运动,自觉为政治服务,专业文艺工作与群众文艺同时并进,文艺作品与群众密切联系,娱乐作用与思想教育相互结合。它们与革命战争有着直接的联系,并且与国统区的革命文艺运动在总的方向上一致,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苏区文艺运动

苏区文艺运动是当时革命事业的一部分,革命的性质决定了文艺运动的性质。当时的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当时的文艺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艺。在文艺创作方面,苏区的文艺创作大多是集体创作加工的,其中以歌谣和小型的戏剧最为显著。苏区文艺运动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广泛的群众性的政治运动。为了革命,广大的工农兵群众和先进的革命知识分子,都满怀热情地投入这一运动,他们的创作也体现了革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政治倾向。共同的生活,共同的创作,推动了共同事业的发展。苏区文艺运动的特点是有鲜明的党性、强烈的战斗性,大众化的特征和浓厚的民族色彩。其中苏区的诗歌、散文、戏剧都具有战斗的主题、澎湃的热情、伟大的形象、坚定的信念、大众的形式等特点和艺术风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