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北的贡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北的贡貂

分类:【风俗文化】

作为特种经济动物,貂给人民带来巨大财富。貂皮自古以来就是向中央王朝纳贡交往的重要方物,在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上起过重要作用。《后汉书》、‘三国志》、《魏书》、《晋书》及后世史书中均有记载。从肃慎时期起,弓矢(?矢石)和貂皮就是东北少数民族和中央王朝保持联系的重要物质媒介,时断时续,史不绝书。然关于贡貂的实际情况,历代史料都语焉不详。一直到了清代才可从地方志及档案资料中得到全面的揭示。貂的产地正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集居地,大小兴安岭及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它们是少数民族的经济命脉,贡貂是归附中央王朝的政治标志,同时也带来中原文化,推进了本民族的进化。当然也受到深重的剥削。

《黑龙江外记》卷五记载:“将军副都统等,岁献方物,7月进鹰鹞,10月进鱼雉等野味,11月进年贡,俗称‘走大车,。为纳貂皮布特哈人无向官兵散户,身足五尺者,岁纳貂皮一张,此为定制。“如甲皮不入选,多选乙一张,甲出银三两偿乙,此类甚多,事皆主于总管。”

选貂的场面也是十分威严而苛刻的:“选貂之制,将军副都统坐堂上,协领与布特哈总管分东西席地坐,中陈貂皮,详视而去取之,甲乙既定,钤小印于皮背,封贮备进,然后印掷还之皮,而皆刖其一爪。如皮背无印,而四爪全者,私货也,事干例禁,人不敢买。贡貂有一等、二等、好三等、寻常三等之分。嘉庆十五年,选定一等42张,二等140张,好三等280张,寻常三等4943张,岁大略如是,而列一等者,皆雅发罕俄罗春,及毕喇尔物。”看出当时黑龙江少数民族贡貂的负担之重。不但有严格的等差限制,一等极难评上。二三等数目亦不甚多.而且严禁私自贸易。最伤民损德的是,连官家选剩下的加印“掷还之皮”,还要砍去一爪,民间只能买卖三条腿的貂皮。这真是统治阶级独出心裁的例禁,历史上罕见的奇闻。这是黑龙江省的贡貂情况,因是出于私人著述的方志,很有几分同情人民的笔意。至于吉林省官方档案资料,则是贡貂与赏乌林(财帛)并提的。

《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中有关贡貂和颁赏乌林(财帛)资料算是皇家对民间进贡的回报,以示“仁抚远民之至恩”。其“附件”中记载了赏给贡貂之库页费雅喀6姓148户乌林数回清册。这里只摘引给姓长的赏赐,以见一斑。

姓长6名,赏给每人无扇肩朝衣所需蟒缎一匹、白绢4丈5尺、妆缎1尺8寸、红绢2尺5寸、家机布3尺1寸,长棉袄所需毛青布1匹,裤子所需毛青布l匹、白布4丈、棉花26两,附带赏给每人毛青布4匹,汗巾高丽布1丈,每块3尺之绢里子2块,帽、带、靴、袜折合毛青布2匹,梳子及篦子各1,针30,包头1,带子3副,棉线3绺,棉缝线4钱,钮子8,桐油匣子1。

这份赏单名目不少,列了20多样,贵者从蟒缎赐起,细到梳子、篦子、针头线脑,无微不至。但这只限于少数头目,给姓长的有蟒缎,这是出于对上层人物的拉拢,给乡长的就只有彭缎没有蟒缎和桐油匣子了,给一般子弟,就连彭缎也没有了,只给毛青布和其他细物。三两尺绢缎,什么也不顶,一个梳子、几缕线,价值很低。大约这正是手工业不发达的,穿鱼皮或兽皮衣的“鱼皮鞑子”们所最喜欢、最需要的,所以都乐于贡献。而清统治者也深知拿走他家乡的珍贵皮毛给皇家受用,也必须给点“体恤”,以安边抚远。

档案中也谈到供应贡貂人口粮数目,“每人每日食用口米按八合三勺计”支付,也仅只不饿肚而已。其他规定贸易制度“严征私入赫哲地区贸易貂皮,查获之私貂没收入官,人犯治罪。”携貂皮过关卡发执照、纳税诸事,都有详细文件。可见在贡貂、贸易上、朝廷有周密考虑,一切以皇家御用为先,对民间有各种限制。当然也顾及国家经济利益和安边政策,在可能范围内,以物易物,满足边民的需要,这在物资交流和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生活上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在这种交易上,捕貂猎户是受到官吏、商人、皇室重重剥削掠夺和欺骗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