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北藏古代民间文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东北藏古代民间文学分类:【地域文化】 作者为英国藏学家F.W.托玛斯。1981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李有义和王青山翻译的汉译本。 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先后从我国敦煌劫走大量敦煌文献,其中仅藏文文献就有数千卷,本书所收录的6篇古代藏族民间文学作品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原件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所谓东北藏是指今天的青海、甘肃藏区及部分四川藏区,东北藏古代民间文学实际上就是指这一地区流传的藏族古代民间文学。这6篇民间文学作品包括: (1)A.《美好时代的结束,马和牦牛的悲剧》;B.《父亲殿干涅巴的葬礼和金波聂吉新娘的故事》。前者描写各种生灵生活幸福,但随着恒星和行星在苍穹吃草这一行动,星星担心草被吃光,于是开始分类。后者写涅巴被恶魔吞噬以及其女儿金波聂吉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年代不晚于9至10世纪,文体为韵散体。(2)《金波聂吉新娘的故事》。这个故事与(1)之B的内容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区别,即恶魔吃掉的不只是父亲和姐姐,而是父亲、母亲和6个孩子。是经过改写的独立故事。(3)《美好时代的衰落》。描写神退往天上去以后人世的没落。(4)《没落的时代,机王国和它的宗教》。主要讲佛教传入以前的宗教和机王国的神话。(5)《松巴母亲的语录》。这部手稿是一个格言或谚语的集子,被称为《松巴母亲的语录》,因为这些语录一方面是用女性和家训的口气写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松巴人在文学作品中是由妇女作为代表的。(6)《占卜辞》。这些卜辞与西藏古老的占卜术有关,但又是藏族最古老的民歌。 本书的语言,由于缺少佛教的特征,可以同大部分藏族文学作品的语言区别开来。在选词上,没有出现因翻译佛经或其他印度术语而新造的词语,甚至没有教理辩论时必不可少的抽象词汇的结构,这种语言风格可在9世纪初充满宗教雄辩的官方文书中见到(这种文书刊载于《新疆发现的吐蕃文书》第二卷,第92―98页),大约与其同时代的拉萨条约碑铭也受到了这种风格的影响。这些民间文学作品与中亚发现的大量文书(大约是同时代的,几乎都是有关官方或私人事务的材料)不同,都是文学作品。如《松巴母亲的语录》,是具有各民族谚语风格的格言集,其文学表现手法的特点是简洁、明快,具有来自日常生活的明喻、对偶以及散文的一般风格。再如《占卜辞》,是占卜者用于各种情况下的手册,是用朴素实用的散文写成的,但以神谕的段落开始的每一首预言却是用韵文写成的。在第一和第二个故事中,可以看到说唱艺人和吟游诗人最完美的风格,编造了天堂似的时代以及其后的不幸和灾难,兽类的后代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民族传说中的历史等故事。故事具有想象力,语言古朴。在谈话、描写或出现某个插曲之处,有韵文穿插其间。散文句子结构简单,语句简短,诗文也精练,主要的修辞手段是重叠和排比。 上述6篇作品显著的语言特征是拼法上非常不规则,这种情形可以在《中亚文》的许多例子中看到。其特征最突出地表现在辅音中的清塞音与送气音的不规则变换上,而且最突出的是出现在后加成分和后置词中。它们可能反映了吐蕃行政事务上的用语,因为类似的不规则拼法和前后不一致的情形也出现于敦煌写本的吐蕃王室编年史上。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