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巴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东巴舞分类:【传统文化】 纳西族传统舞蹈。也称“东巴跳神舞”。流行于云南纳西族地区。由东巴教巫师(东巴)行宗教祭祀仪式(法仪、道场)时所演跳。以神灵为表现对象,表现东巴教诸神的活动,间接地反映了古代纳西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东巴舞谱和仪式经典规定,不同仪式跳不同动作,名目和跳法很多,除舞谱所录外,还有不少实际师传跳法。它大约有60种,大体可分为神舞、鸟兽虫舞、器物舞、征战舞、面具舞五类。舞蹈动作繁多,有些高难度技巧。其中动物舞的模拟性很强,保留有原始舞蹈的质朴色彩。是纳西族绚烂、珍贵的古老文化遗产。 东巴教的跳神舞蹈。约产生于一千多年前。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有东巴舞谱,纳西语称“蹉蒙”,用东巴文记录;有专门的舞蹈场所即跳神场所;有严格的规程和传授舞师。东巴舞一般分为五类:一是神舞,包括祭龙王舞和降服鬼怪舞;二是鸟兽虫舞,包括神祗坐骑舞、象征舞、模拟动物舞三种;三是器物舞,主要有法杖舞;四是战争舞,纳西语称“戛聪”,主要有剑舞、弓弩舞、刀舞、叉舞等;五是踢踏舞,与民间打跳很接近。 纳西族民间舞蹈。东巴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模仿动物跳的,有模仿神跳的,由于东巴教是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且又盛行于山区,所以舞蹈语汇丰富。东巴舞能表现较复杂的情节内容。每一个情节有一套或几套完整的舞蹈动作、有固定的程式和规范、有自己的组合规律,每套动作开始和结尾的动作和图形基本上是固定的。东巴舞蹈中虽然大多数是表现神跳的内容,但实质是神的形象、人的气质,亦神亦人,有的是神的含意、动物的形象、人的气质。东巴舞虽然属祭祀性舞蹈,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纳西族传统舞蹈。多在祭祀、婚丧或节日由东巴教巫师(东巴)集体演练。以神灵为表现对象,旨在取悦神碉、涤秽消灾,使人身心快慰。在东巴舞谱中载有一千多个舞蹈符号。名目和跳法因仪式不同而不同。除舞谱所录外,还有神舞、鸟兽虫舞、器物舞、征战舞、面具舞等五类民间师传跳法。舞蹈动作繁多,其中动物舞模拟性极强,保留有原始舞蹈的宗教色彩。现在表演的练刀跳、刀箭跳、磨刀跳等,已经过改革,保留了有益身心健康的部分,成为锻炼身体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也反映了纳西族人民的尚武精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