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晋无名氏书曹娥诔辞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东晋无名氏书曹娥诔辞卷分类:【地域文化】 辽宁省博物馆藏。绢本,楷书。书心纵32.2、横53.5厘米。小楷书东汉度尚撰《孝女曹娥诔辞》全文。无书者名款。末有“升平二年(358)八月十五日记之”年款,因又称之为《升平帖》。共27行,计438字。书体扁方,结体淳古,书法宽稳,笔法圆劲。撇笔尚存分隶之遗意,近于钟繇《宣示》、《贺捷》诸帖,质朴不逮,但秀丽之气尚不时有所流露。也正因此,历史上有些人认为此书出于王羲之手笔。古来楷法之精,未能有与之匹者,是著名小楷名迹。书心四周有六朝至唐名人满骞、怀允、僧权题名。冯审、李隐、书琮、王仲伦等观款。怀素、韩愈、赵玄过、樊宗师、卢仝诸公跋。拖民有损斋(宋高宗赵构)、元虞集、赵孟睢⒐?煳?⑶枪蟪伞⒌宋脑?⒖道镔缳纭⒖戮潘嫉热颂獍希?智蹇滴酢⑸蜍酢⒏呤科娴忍獍稀K吴巡赜谀诟???跷??煳??校?悦项等人为跋。后归柯九思,虞集等有长跋。天历二年(1329)二月入内府,四月又赐柯九思,虞集又为记。入清又进入内府。曾刻入《群玉堂帖》,明清诸家著录,《石渠宝笈》初编亦著录,碑原为上虞长度尚为孝女曹娥所立。据传,曹为汉女,因父溺死,遂投江寻父尸亦死。为表孝烈,于东汉元嘉元年(151)立碑。碑文典重,词无虚设,蔡邕誉为“绝妙好辞”。碑石早已不存,而以写本及写本的摹本、写本的刻本流传。本卷是存世最早写本。过去有人认为这个写本是王羲之真迹,损斋跋云:“……不知为谁氏书,然行劲清丽,非晋人不能至此。”赵构此说不无道理。升平二年,相当于王羲之晚年。以笔法结构看,与传世的几种较为可信的王氏楷书比较,有较大出入。但为东晋人书,当无疑问。这个写本,可说是早期楷书,其笔法结构,为研究我国书法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佐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