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东湖分类:【传统文化】 一名“七星湖”,在福建泉州市东郊。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泉州太守在此设宴,欢送欧阳詹等8人赴京应试。詹中进士第二,与韩愈同榜,世称“龙虎榜”。 “星湖荷香”为泉州十景之一,欧阳詹称它为“含之以澄湖万顷,揖之以危峰千岭”,可概其胜。湖畔有“二公亭”故址、 “七星墩”胜迹、少林寺遗址等。 位于武汉市武昌东郊,由郭郑湖、水果湖等10多个湖泊组成,因以东湖为中心而得名。全风景区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33平万公里,是1951年开始兴建的大型风景区。全区按自然环境分为听涛、磨山、落雁、白马、珞洪和吹笛6个游览区。湖西岸的听涛区建成开放最早,辖地面积1840亩,内湖水面占400亩。岩边遍植松柏,湖风吹来,松涛与波涛两相呼应,故而得名。区内主要风景点有黄鹂湾、翠柳树、泽畔行吟、听涛轩、先月亭、多景台、水云乡、行吟阁、屈原纪念馆、濒湖画廊、湖光阁、华亭双月、疑海听涛、水天一色、湖光浮阁等,还有九女墩、鲁迅广场、溜冰场、游泳池、露天剧场等。湖南岸的磨山区,已建成的景点有梅岭、冷艳亭、七十八樱花亭、盆景展览区、翠惟亭和双立亭等。山顶有千帆亭和朱碑亭,朱碑亭大理石上镌刻有朱德同志1954年为东湖所书的题词,其中两句是:“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朱碑亭即为纪念这一题词而兴建。千帆亭取自“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词意,位于山坡濒水处。东湖风景区内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有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平定斗越椒的清河桥、三国时期刘备祭天的郊天台、曹操留宿的彤云阁、孙权的吴主庙和鲁肃的白马冢、唐代李白观放白鹰的放鹰台、因宋代苏轼《念奴娇》一词而定名的浪淘石、明代楚昭王纪游的吹笛山、还有安葬太平天国九位女英雄遗骨的九女墩。全区内,春有兰花竞放,夏有荷花满池,秋有桂花飘香,冬有梅花绽蕾。它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地处凤翔县东门外,总面积200余亩。相传在周文王时,曾有凤凰在此饮水,故名“饮凤池”。隋开皇年间曾在此建造“岐阳宫”。宋嘉钓七年(1062年)苏轼任凤翔判官时,动员百姓在此筑湖,并亲自设计指导施工,引城西北凤凰泉水入池,植细柳,栽莲藕,建亭阁,改名“东湖”。历代修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湖中以桥为界,分为南中北三部分,建筑自南而北有会景堂、鸳鸯亭、春风亭、宛在亭、君子亭、断桥等。沿湖边有一览亭、洗砚亭、望苏亭、不系舟、苏公祠及牌坊等。苏公祠内文有“嘉雨亭”、“凌虚台”等以及纪念苏轼的诗词、绘画、书法等碑刻。湖北堤柳垂丝,竹荫迎地,湖面荷花映波,风景如画。东湖内现有“民间艺术展览馆”展出凤翔泥娃娃、戏剧脸谱、木板年画、皮影、剪纸等数千种民间工艺品。现与雍城遗址及秦公陵园一起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位于市东南。其地为箬篑山的一部分,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时曾在此停车喂马。汉时起即不断有人开采山上青石,历经一千多年,部分山体被凿成高约60米削壁和深达18米深潭。沿山脚则被凿成一湾宽约10米、深约5―10米的湖塘。清光绪年间邑人在此筑堤数百丈,堤内即为东湖,堤外是浙东古运河。景区内壁削岩奇,水深洞幽,因石成景,因水成趣,山光水色,美不胜收。沿湖配以雕栏回廊,曲水虹桥,宛如一座巨大的盆景。乘乌篷船游于其中,如入仙境。湖周有六亭,西有“香积”、“饮渌”、“听湫”,东为“寒碧”、“揽越”、“静趣”。所取亭名之妙,启人无尽想象。元代杨载、清代姚大源,近代孙中山、鲁迅、郭沫若等,都曾留下游踪。湖畔有“陶社”,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而设。 位于市东北。北宋端拱年间(988―989)这里曾是水军驻地。熙宁四年(1071),台州知州钱喧为游览、排水,始开为湖。经历代整修,成为临海一处风景区。湖面积约660平方米,有湖心亭、半勾亭、流杯亭、忠逸祠、小瀛洲、樵云阁、小鉴湖等。小瀛洲上有嘉靖三十九年(1560)所立明代抗倭名将谭纶画像碑和戚继光表功碑。 位于市东郊。亦名七星湖。古泉州有名的游览胜地。与韩愈同登“龙虎榜”的欧阳詹,曾用“含之以澄湖万顷,揖之以危峰千岭”概其胜。唐贞元九年(793),泉州太守席相在此设宴,送欧阳詹等赴长安应试。唐时湖旁有纪念席相及谪居来泉州的宰相姜公辅的二公亭,岁久亭圮。南宋庆元六年(1200)浚湖,积淤土成4座山丘,淳钓三年(1243)再次疏浚,又堆积3座,合称七星墩,今存残迹。宋以来文人颇多吟咏。南宋龙图阁直学士王十朋有《东湖二公亭》诗,以“二公亭插芰荷间,绿盖红妆四面环”描写七星湖荷景。今湖上仍芰荷遍布,胜景犹存。 位于县城东门外。相传周文王时有凤凰饮水于此,故又名饮凤池。隋文帝时在池旁建岐阳宫。宋嘉钓七年(1062)苏轼任凤翔府签判,动员百姓扩浚池塘,引城西北角凤凰泉水注池中,栽莲藕,种细柳,建亭阁,并改名日东湖。清光绪年间,凤翔知府在湖东扩凿新湖,故今湖分内外。湖区建筑,屡毁屡修。水面自南而北有惠景堂、鸳鸯亭、春风亭、宛在亭、君子亭、断桥等。沿湖滨有一览亭、洗砚亭、望苏亭、不系舟、苏公祠等。苏公祠内又有嘉雨亭、凌虚台及纪念苏轼的诗词、绘画、书法等石刻。湖面荷花映波,风景如画。湖北堤柳垂丝,竹荫匝地。今外湖辟有民俗艺术展览馆,展出剪纸、木版年画、戏剧脸谱、皮影等数千种民间工艺品。内湖辟有凤翔县博物馆。 在广西贵港市城区内。湖水面积668亩,有一清代白石桥横跨南北,形似巨龙。故有人写诗赞此胜景曰:水从白玉环中过,人在青龙背上行”。清光禄大夫陈?亲书“东湖”二字石碑立于桥头。这里曾是黄鼎凤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大败清军的古战场。民国十九年(1920年),县长黎庶希在湖的北隅建中山公园。民国二十三年广西政府拔款5000元在园中建翼王亭、石达开纪念碑和石达开祖母碑座。内中有于佑任、李宗仁、白崇禧、汪精卫、黄旭初等名人题字。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又拨款增建湖心岛石达开铜像和“渡船碑”,逐渐成为当地居民与外地游客赏玩的胜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