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莞盲佬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莞盲佬歌

分类:【中国民俗】

东莞盲佬歌属广东木鱼书。木鱼书又称“摸鱼节歌”,是唱本,属弹词,可阅可唱。唱时多用三弦伴奏,因此又名弹三弦、三弦歌。民间亦用竹板敲击朗诵,因敲竹板如敲木鱼,故又名“木鱼歌”。东莞木鱼歌多是盲人所唱,故俗称为“盲佬歌”。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就有记载:“东莞岁朝,寻常鼓男女所唱多用鼓记,其辞至数千言,有雅有俗,有贞有淫,随主人听命唱之。”从此看,东莞盲佬唱木鱼书至少有300年历史。

对广东木鱼书,历来都有很高的评价。1938年郑振铎就曾在《中国俗文学史》上提到:“广东最流行的是木鱼书。其中负盛名的有《花笺记》,有《二荷花史》。《花笺记》被称为第八才子书……”德国歌德、日本波多野太郎也曾高度赞扬《花笺记》、《二荷花史》等木鱼书。

300年来,木鱼书只在民间流行,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作者多隐姓埋名。东莞盲佬歌渗入大量的东莞方言俚语,如:哩下―――现在,跟尾―――随后,先头―――刚才,揽埋―――抱住,哩排―――近来,频沦―――勿忙。很多木鱼书直接唱东莞人、东莞事,如《金山信》有:“粤东莞邑中堂属,李氏奴身赤?穴地方名雪人。聚得奴身为结发,世居原是望牛墩(地方名)。”

《孤儿忆母》开头:“东莞南门有一张家巷,姓张名字叫麟祥。”《花神托梦》:“奴身北栅陈门女,家立东偶近海滨。”《十八丑》:“近来有段奇佳偶,住在东莞县城胍沥洲。”东莞民间不仅传唱木鱼书,而且还不断创作木鱼书。

300年来,逢年过节、庙会、婚丧嫁娶、生诞宴会、入伙开张,凡有吉庆,只要主人高兴,都会请盲人弹唱,以为助兴。有的小店为了吸引顾客,也常请盲人在店门口弹唱。盲佬弹唱,一个人一把琴即可演奏,无需化装、布景。盲人常常夜晚演唱,可一连唱三个月不断。有时白天也上门应唱。白天应邀所唱的,多是长篇故事中的精彩片段,称之为“择锦”。在道?镇养老院的盲炳(叶炳)从六岁开始学唱,今天仍能唱《西游记》、《三国》、《说唐》、《岳飞》、《杨家将》、《金丝蝴蝶》、《金叶菊》、《粉妆楼》、《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长篇,近几年还应邀下村弹唱。长安镇沙头村的盲明(陈明)唱字清楚,多次应港澳华侨邀请录音。

过去,东莞妇女绝大多数不识字,却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她们的历史知识就是从盲佬唱的木鱼书中得来的。妇女一边做饭或一边做手工,一边听、唱、诵、背木鱼书,往往很快就记熟。著名篆刻家邓尔雅是东莞人,他有《东莞竹枝词》记述:

南音体例若弹词,书熟刚同饭熟时;

从古稗官能化俗,家家解诵摸鱼儿。

盲佬歌的演唱对象多是妇女,因此不少唱本都是为妇女而作的。如《泪湿青衫》、《陈姑追舟》、《玉碎珠沉》、《秋江送别》、《梁山伯与祝英台》、《夜送寒衣》、《三姓回门》……

盲佬歌之所以能传唱不衰,是由于它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有新创作。这些创作紧密结合现实社会。著名的《金山信》、《过埠歌》就反映旧时人们被“卖猪仔”,远涉重洋,以至妻子在家守活寡的悲惨生活。

东莞盲佬歌文学色彩很浓,遣词造句清新秀逸,对偶工整,平仄押韵。但也有不少庸俗作品,内容低下,词句生硬,这多为盲佬自作自唱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