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路花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东路花灯

分类:【中国民俗】

东路花灯流行于贵州东部铜仁地区各县汉、土家等民族中。东路花灯主要与湖南辰河戏有历史渊源关系。黔东地区主要的灯戏班子如印江的新寨罗家班、岩底下吴家成班、花园任发宾班、革底王家班、曾家坳曾焕章班、思南的大河坝董明高班、大坝场白云飞班、德江的龙塘高尚琨班、龙桥杜执刚班等戏班中,大多都是学了辰河戏而产生的。但是,东路花灯不是简单照搬辰河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黔东固有地区的巫师傩舞和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语汇,加以熔炼、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花灯舞蹈动作。例如,转转灯中就借用和模仿了傩戏中“二小”歌舞形式。又如土家族摆手舞有甩同边手、用一锣一鼓伴奏等特点,东路花灯也吸收了这一特点。

东路花灯一般以灯会或灯班为基本演出单位。灯班由一个或几个村寨的人组建而成,不分地域、民族、宗教和职业,只要爱好并能演唱花灯、志趣相投而又愿意遵守有关规章,就可以成为灯班的成员。灯班人数从十几人到数十人不等。石阡县一带流行的茶灯规模较大,演员有采茶姐妹12~13人为正角(常年12人,闰年13人),茶婆、春官、土地、八字先生、杂货客、卖药郎中、和尚、乞丐、赌棍以及打思州大锣者各一人,连同打钱竿者男女各一人,共12人称“杂角”。其余还有灯队14人,乐队12~20人,打火把30~80人(各执一长达三尺的卷油蜡烛,行路、演出时照明),此外,还有其他执事、勤杂人员2~4人(负责联络、保管衣箱、检场等)。

普定县民间花灯艺人徐荣华 (张绍勇 摄)

东路花灯有上千首花灯灯词。其题材主要取自百姓的日常生活、爱情故事、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黔东土家族花灯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主要剧目有《征东》、《征西》、《红灯记》、《八仙图》、《柳荫记》、《关爷点兵》等。少部分作品带有封建迷信、庸俗色情的成分,但绝大多数作品内容积极健康。

与其他地区花灯一样,东路花灯有浓郁的民俗色彩。它除了在春节期间表演外,很多人家每有喜庆、祝寿或者还愿等仪式活动时,都要请灯班前来表演。东路花灯的表演程式与其他地区大同小异,其中有诸多环节是民俗活动的一部分。此外,灯班还有一些必须遵循的习俗惯制。出灯前,灯班要举行宗教祭祀仪式,祭祀行业神,祈求演出顺利,事业兴隆,万事如意。石阡县一带,出茶灯前,先请道士或巫师到灯堂举行“开光”仪式,祈求“三官大帝”保佑出灯吉利。演出完毕要“收灯”,在灯堂举行“燃烛”和“谢茶”仪式,之后灯班全体人员按照出灯序列,把排灯送到寨外空旷处隆重“烧灯”。届时,沿途两侧事前插好的柏树枝被逐一点燃,呈现一条灯火夹道,名叫“放路烛”。据说这样会使家家户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祥平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