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两优释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两优释褐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太学学制。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革教育与科举制度,定三舍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宋史?选举志三》载,元丰(1078―1085年)年间,学生每月一私试,每年一公试,以补内舍生;隔年一舍试,以补上舍生。舍试成绩与操行评定并优者,谓之两优释褐。两优释褐之双优生,即可任命为官吏。 宋代三舍法内容之一。元丰二年(1079)规定:太学内舍生校定分优、平二等,其优等者再赴舍试,又入优等,称两优释褐。其分数多者为状元,称“释褐状元”,名望重于科举状元及中制科者。中两优者即命以京秩,授学官。崇宁间,例补承事郎、太学正、录。淳熙六年(1179)规定,先注职官,代还,注职事官,恩例视进士第二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