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分类:【风俗文化】

一把扇子二面花,小郎爱我我爱他。……二把扇子二面黄,一面描姐一面郎。……郎拿扇子山上走,我拿扇子扇忧愁。

句出陕西紫阳的山歌《两把扇子》。歌中通过描述扇子,来表达男女之间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苦闷心情。

作品开篇直接描写,“一把扇子二面花,小郎爱我我爱他。”一把扇子两面都有图画,女子和情郎二人相互爱慕,彼此倾心。女子能干好劳动,男子是种庄稼的好手。“二把扇子二面黄,一面描姐一面郎。”两把扇子都是黄色的,一面画上女子,一面上画着男子。虽然好像只隔了一张纸,但是两个人想要在一起却隔着几道山梁。“郎拿扇子山上走,我拿扇子扇忧愁。”情郎拿着扇子在山上劳作,女子拿着扇子希望能扇掉心中的忧愁,女子有什么忧愁呢?妇女何时能够得到解放,男女之间可以自由相爱,自由结婚。

这首民歌表达了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只能靠两把扇子来表达相互的感情,反映了建国前,男女婚姻不能自己作主,相爱的人常常不能在一起的社会现实。

五月五端阳,牛郎买麝香,麝香缀到汗巾上风吹对面香。八月中秋来,与郎做对鞋,做的不好你莫怪小奴学手来。

句出河南卢氏民歌《牛郎玩花灯》。作品通过一年中的几个节日,一件事套一件事的记述了牛郎和女子相识、相恋、定情,在新的一年准备成亲的过程。

正月里是新春,牛郎玩花灯,突然看见女子如花的美貌,连花灯也顾不上玩了。转眼到了清明,女子在树林中,牛郎声声呼喊女子,女子不应声,活活气坏人。五月五端阳节,牛郎买了一块麝香,“麝香缀到汗巾上风吹对面香”。八月中秋节,女子给牛郎做了一双鞋,做的不好,希望牛郎不要怪小妹才学着做。九九重阳节,女子用菊花做成美酒,美酒敬给情哥哥尝一尝。十一月下起了大雪,情哥哥歇歇脚,人不留客,天留客,世上常有的事。腊月里欢欢喜喜迎新春,牛郎请放宽心,回家去告诉众乡邻,过年时候好成亲。

歌中描写牛郎在汗巾上缀上麝香,女子给牛郎做鞋、酿酒,都是用来衬托牛郎和女子两情相悦,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大姐梳了一个油头小纂,小妹妹梳了一个辫子一把撒,辫子一把撒。大姐穿了一个白布的小汗褂,小妹妹穿了一个刚改的小汗?,刚改的小汗?。大姐的裤子本是葱心绿,小妹妹裤子赛如那粉桃花,赛如粉桃花。

句出河北昌黎民歌小调《捡棉花》,歌中描写姐妹两人去捡棉花时的装扮。

每年七月二十八,姐妹二人都去捡棉花。大姐小妹是怎样打扮的呢?大姐把头发梳成一个光滑的发纂,穿着一件白布的褂子,葱心绿的裤子。小妹妹梳一根辫子,穿一件刚刚改好的小汗?儿,穿着桃红色的裤子。小汗?儿,即夏天穿的中式小褂。

姐妹二人拿着竹篮、棉花兜子,经过张家的谷子地,李家的芝麻地,到了捡棉花的地方,姐妹两人捡了一大堆好棉花,高高兴兴返回家。

简单的发式,朴素的衣装,烘托出两个勤劳的农家姑娘。

正月里来是新春,小大姐瞧见了新人好喜欢,珍珠玛瑙在头上戴,大红绸子衫在她的身上穿,十样锦的罗裙在她腰中系,听我们唱蒲莲车我的哥哥呀,只奔蒲莲车咋叫奴家不爱说? 凤头花鞋在足足下穿。

这是河北玉田民歌小调《蒲莲车》中对女子服饰的描绘。蒲莲车是女子出嫁时坐的嫁车。

歌词中说,这个美丽的女子姓张,她的情郎姓薛,家住在直隶永平府玉田城里,情郎有才有貌,两人情投意合,只盼着能早结连理。

正月里过新年,女子和情郎成亲了。新娘头上戴着珍珠玛瑙做的饰品,身穿大红绸子的衣衫和绣着各种图案的锦缎罗裙,脚穿一双绣着凤凰头的花鞋。显得十分美丽动人。

转眼又到第二年的腊月,整整一年了,女子在家中想念着外出的丈夫,心中默默的盼着:快过腊月二十三,过完小年过大年,过年我们夫妻就能团圆了……

这首民歌通过对女子回想自己找情郎、成亲时自己的穿着打扮,以及盼望赶快再到新年与久别丈夫团圆的生动描写,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

妞儿 嘞咳哎咳房中 嘞咳哎咳 好喂心呐 焦喂哎咳嘿,忽听那个郎君嘞要付耳包哎咳……

你要……耳包……奴给你呀绣喂……打开了那个样册嘞尽着你挑哎咳,一个耳包不烧耳朵,挑了一付花耳包……挑了一付花耳梢

一绣……耳包……绣喂花来高喂……绣上了花雀乱吵吵,黄呀莺呀冲散了,黄呀莺呀冲散了

二绣……耳包……绣喂花来高飘……添上树哇才显高添上树哇才显高绣耳包嘞咳哎咳

绣耳包嘞咳哎咳绣喂耳来包外头扎花里头粘毛外头扎花里头粘毛。

这是流行于河北昌黎地区的《绣荷包》。冀东地处长城南面边缘地带,是温、寒带的交接处,冬季气候寒冷。因此每当严冬季节在户外活动都要戴上棉皮帽子、围巾、手套、耳圈或耳包等等。

耳圈与耳包的区别是,耳圈是皮毛缝制的圆圈套在耳朵上,用一细绳将两圈连在一起; 耳包是内絮棉花或皮毛,外绣花纹形似耳朵的小包,能把耳朵全部盖住,也以细绳连结二个包。旧社会讲究男耕女织。女织指妇女得会裁剪制做单、夹、棉衣,会做鞋、袜,会织布、纺线,会扎花刺绣。《绣耳包》就是反映妇女扎花刺绣生活的民歌。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吹动杨呀杨柳梢。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一绣一只船,船上撑着帆,里面的意思,情郎你去猜。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郎是年轻汉,妹如花初开。收到着荷包袋,郎你要早回来。

这是流行于晋北的汉族民歌《绣荷包》。同其他地区一样山西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彩,其中刺绣独具特色,表现了劳动者的聪明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示了广大妇女的高超技艺,寄托了她们的情爱,表达了她们的心迹。

一般说来,民间刺绣是与当地群众的服饰习俗相联系的。在山西,各地服饰虽有不同,但都俭朴,大多内穿“坎肩子”(有的地方叫“主腰子”或“红肚肚”)即贴身背心,腰系绸带子,头戴帽或包毛巾。腰带荷包,妇女头上则戴有帽花的昭君套,脚穿绣花鞋以及佩戴耳环、手镯等。可以看出其中的绝大部分需用针工、刺绣。

旧时,民间少女自小就学针工刺绣,练手功,学技术,直到技艺纯熟精湛为止。为了表达自己的心迹,她们在刺绣过程中还不时哼唱出许多民歌,如《绣麒麟》、《绣白鹅》、《绣绒花》、《绣荷包》等。既反映了民间刺绣习俗,也表现了妇女的心灵手巧及以物传心送情的情思,而刺绣品也往往是她们向情人传情、同情人定情的信物。特别是晋西北一带,不少青年男子要到口外谋生,刺绣也是在家妇女寄托和表达情意的主要方式。

《绣荷包》描述一位青年女子通过绣荷包一事,表达了她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曲调悠扬、婉转而热情。

大眼睛来黑眉毛,脸儿像个五月桃五月桃。花布衣服真正好,青布裤子配一套配一套。

这是湖南嘉禾的伴嫁歌《新嫂嫂》中的描述。

天空中飞来了花喜鹊,哥哥娶了个新嫂嫂。新嫂嫂大大的眼睛,乌黑的眉毛,粉嫩的脸像五月的鲜桃一样。她身穿花布衣裳,青布裤子,搭配得十分素雅好看。不坐花轿,也不要吹奏器乐,自己笑着走来了。“嫂嫂劳动有力气,能和哥哥比高低。妈妈乐得咧嘴笑,夸哥哥娶个好嫂嫂。”

这首伴嫁歌中描写了一个劳动妇女的新娘形象。花布衣裳、青布裤子、浓眉大眼、爽朗能干,一个美丽、健康、朴实的女子出现在我们眼前。

正月是新年,郎要上四川,双手扯到郎衣衫,你早去就早回还。……七月闹天干,郎去大半年,门坎擦得裤脚烂,是两眼都望穿。

句出湖南桑植民歌小调《上四川》。歌中描写了一个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深深思念。

正月里,过新年,丈夫要去四川,“双手扯到郎衣衫,你早去就早回还。”女子双手拉着丈夫的衣襟,叮嘱丈夫早去早回。转眼到了四月,田里插禾苗十分繁忙,山上的花开花落,女子经常站在板凳上张望,盼望丈夫回来帮自己耕种。很快又到了七月,天气十分干旱,丈夫已经出门大半年了,“门坎擦得裤脚烂,是两眼都望穿。”女子时时出门张望,等待丈夫的出现,门坎磨破了裤脚,望眼欲穿,仍不见丈夫的踪影。

短短几句,描绘出一个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深切的思念。一句“门坎擦得裤脚烂,是两眼都望穿。”生动形象的衬托出女子盼望丈夫归来的迫切心情。

一绣香袋开呀开头绣,开呀开头绣,绣个狮子滚绣球,绣球滚在花园里,只见狮子没见球。二绣香袋丝呀丝线长,丝呀丝线长,绣棵板栗岩边长,板栗掉在岩脚里,只见板栗不见郎。三绣香袋绣呀绣桃红,绣呀绣桃红,桃红包在绿枝中,叶叶儿包着桃花红,哥妹几时才相逢。四绣香袋绣呀绣四角,绣呀绣四角,四角香袋绣梭罗,哥是牛郎妹织女,牛郎织女过天河。五绣香袋绣呀绣过头,绣呀绣过头,怀藏香袋门外溜,手帕装进香袋里,香袋送给我的哥。

句出湖北鹤峰民歌小调《绣香袋》。歌中通过描写女子绣香袋和她心中所想,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深情和希望能和情郎相见的愿望。

女子给情郎绣香袋,在香袋上绣上狮子滚绣球,只有狮子没有球,绣一棵板栗长在山岩边,只能看见板栗却看不到情郎,表达出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之情。绣着绿色桃叶包红色桃花,四角上绣着梭罗。这是借用梭罗来比喻织女,暗喻情郎和自己分隔两处不能相见。绣好香袋偷偷藏在怀中,溜出门,把自己的手帕藏在香袋里,送给情郎。

中国自古就有女子给情郎送手帕、香袋来表达自己对情人的感情。作品中描写女子在香袋上绣的各种物品,桩桩件件都表达了女子对情郎的思念,针针线线寄托着女子对情人浓情蜜意。

姐儿们来至在,后花园,后花园中放风筝,那厢来了个好学生,头戴的一字巾,身穿的马褂巾,手拿的琵琶琴,自己弹琴自来吟,实实在在好散心,实实在在好散心。姐儿们来至在,五里坡,五里坡前放风筝,那厢来了个武小生,头戴的是扎巾,身穿的四海青,手拿的箭和弓,连射三箭不搭弓,龙虎榜上点头名,龙虎榜上点头名。

这是江西萍乡的灯歌《放风筝》中的描写。

几个女孩闲来无事,出去散心,手里拿着一只篾扎的、纸糊的花蝴蝶风筝,人人都说它像美人头。妈妈们问女儿,你到哪里去,女儿回答说到后花园,五里坡,十里亭前放风筝去。

女孩们来到后花园中放风筝,那边来了个好学生,“头戴的一字巾,身穿的马褂巾,手拿的琵琶琴,自己弹琴自来吟”。“一字巾”,一字形的头巾。“马褂”,清朝男子的服装,是一种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20世纪前半叶时仍是男子主要服装之一。女孩们又来到五里坡前放风筝,那边来了个习武的小伙子,头戴扎巾,身上穿着四海青色的衣裳,手里拿着弓箭练习,水平很高,将来一定可以在龙虎榜上争得头名。女孩们来到十里亭前,收拾了风筝回家,另约时间再出来散心。

这首民歌中主要描写了几个女孩出门放风筝散心时,遇见一个好学生和一个武小生的情景。几个女孩放风筝的细节并未交待,相反却详细的描述了两个小伙子的衣着外貌和才能。几个女孩的愉悦心情不言自明,两个有才能的小伙子也确实为女孩们放风筝的过程增色不少。

一送包头妹妹你头上戴,二送绉纱妹妹头上扎。包头一团锦,好似牡丹花,绉纱轻又软,扎了眼不花。……三送草帽哥哥你头上戴,四送汗巾哥哥腰上扎。草帽亲手编,好把日头遮,汗巾亲手织,好把汗来擦。……五送发夹妹妹你头上插,六送丝线妹妹手中拿。发夹轻又巧,好饰美人头,五色彩线飞,妹妹好绣花。……七送布鞋哥哥你脚上穿,八送荷包哥哥身上挂。布鞋亲手做,针脚密麻麻,荷包式样新,绣的是蝶恋花。……九送扇子哥哥你手中摇,十送镜子妹妹上下照。扇面春风生,脸上桃花笑,镜中人如玉,妹妹比花好。

这是江西莲花的灯歌《十送》,歌中用男女二人互相赠送各种物品来表达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哥哥送给妹妹牡丹花般富丽的锦缎包头,又轻又软、颜色柔和的绉纱扎头发。妹妹送给情哥哥亲手编织的遮阳草帽,亲手织成的汗巾。哥哥送给妹妹轻巧的发卡,为把妹妹衬得更加美丽,送给妹妹五色的彩线,让妹妹好绣花。妹妹送给情哥哥亲手做的布鞋,上面针脚细细密密,做得十分结实耐穿,送给情哥哥亲手绣的新式样的荷包,上面绣着蝶恋花。妹妹送给情哥哥一把扇子,让哥哥解凉快。哥哥送给妹妹一面镜子,希望镜中的人儿比花儿还漂亮。

这首歌中通过描写男女二人交替相送头巾、绉纱、草帽、汗巾、发卡、丝线、布鞋、荷包、扇子、镜子等朴实无华的东西,表现出两人甜蜜的感情。

大姐梳一个盘龙卷儿,二姐梳个插花纽,插花纽。只有三姐梳得巧,梳一个狮子滚绣球,滚绣球。

这是四川秀山民歌花灯调《黄杨扁担》中的歌词,歌中描绘了很会梳头的酉州姑娘。

人人都说酉州的姑娘好,个个姑娘会梳头。小伙子用黄杨扁担挑一挑白米下酉州,见到姐妹三人个个梳得巧,“大姐梳一个盘龙卷儿,二姐梳个插花纽,插花纽。只有三姐梳得巧,梳一个狮子滚绣球”。

作品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姐妹三人头发梳成的样式: 盘龙卷儿、插花纽、狮子滚绣球。三种发式是如何梳成,让人难以想像,但却栩栩如生的表现出酉州姑娘心灵手巧,善于梳妆打扮的特点。

领带飘呀飘,嗨! 领带飘呀飘,嗨哥哥的领带鲜艳又堂皇,这样的领带没用场,嗨好像那破布挂在脖子上。裤子长又长,嗨! 裤子长又长,嗨哥哥的裤子笔挺又漂亮,这样的裤子没用场,嗨好像那拖把拖过马路上。皮鞋踢踏响,嗨! 皮鞋踢踏响,嗨哥哥的皮鞋擦得光又亮,这样的皮鞋没用场,嗨不能下田去插秧。

这是台湾台东、花莲地区高山族的民歌《领带飘呀飘》 中的描述。

歌中唱到鲜艳堂皇的领带飘呀飘,笔挺漂亮的裤子长又长,光亮的皮鞋踢踏响,但是这样的衣服没有用处,因为不能穿它们下田插秧。

这是一首讽刺歌,虽然领带鲜艳堂皇,裤子笔挺漂亮,皮鞋光亮踢踏响,但在农夫眼中却是: 领带像破布,裤子似拖把,皮鞋毫无用处,不能穿着下田劳作。以此来讽刺那种穿着光鲜亮丽,却不干任何正事,终日无所事事闲逛的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