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原教育文化的产生及原始社会的教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原教育文化的产生及原始社会的教育分类:【地域文化】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有人斯可教,有教斯可学,自开辟则既然矣。” ① 自从有了人,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 同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整个教育文化一样,中原地区的教育文化也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最早是通过劳动而由猿进化为人的,其后为了自身的生存,又学会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掌握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知识与技能,以及遵守纪律、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而所有这一切,都不是一个人生下来就会的,必须由长一辈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传授,这样便出现了原始的教育。生活在距今五六十万年以前的南召猿人,以及同一时期生活在豫西一带的古人类,已经会使用石器并知道用火,人们把这些技能代代相传,也就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教育活动。因此可以说,教育文化在五六十万年前的中原大地上已经产生了。 历史发展到人类社会的传说时代,有关教育文化的传说也多了起来,其中大多与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先民有关。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三皇五帝”的活动中心都在中原地区。其中伏羲氏活动在今淮阳一带,他不仅与女娲结合创造了人类,而且还教导子孙结网捕鱼、放牧、狩猎等;神农氏的活动中心也在淮阳一带,他既“教民耕农”,又亲尝百草,发明医药,教民治病;轩辕氏活动在新郑一带,他除了在军事上建树很大外,还养蚕纺织、建造舟车,并发明了对教育产生极大影响的文字。由此可见,“三皇”还都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家。至于“五帝”,少昊“降居江水”,颛顼“实处空桑”,帝喾居西毫,帝尧“放笙?于崇山”,帝舜“卒于鸣条”,活动地区分别是今天的息县、濮阳、偃师、嵩山、开封,都在中原地区。他们在世的时候,或教民以四时五行变化的道理,或教民治水防止灾害,无疑也都是中原地区早期的教育大师。 从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上,也能说明中原地区原始社会教育的情况。在距今两万多年前的安阳小南海文化遗址中,出土有大量的石片和石器,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石器都是经过思考和辛勤劳动打制而成的,而且有了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要熟练制作和熟练使用这些工具,无疑都要事先进行传授和训练,这便是当时教育的内容。在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批磨制石器和手工制作的日常用品,如石镰、石铲、陶壶、陶碗等,说明当时已经开始了农业耕作;遗址中出土的猪、羊骨骼及牙齿等,又表明这时已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这些新行业和新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一切也都离不开教育。 总之,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原地区就出现了教育文化。古人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教育下一代,推动了原始教育的发展,也加速了中原地区的历史向文明时代前进的步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