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佛教石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国佛教石经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徒为使佛法永存,防止佛经被毁,仿儒家镌刻古经三例,把部分经典刻于深山幽谷的摩崖上,或刻于石柱,碑版藏之于古洞,以便永久保存。中国佛教古经可分为三类即摩崖石经,石柱石经和碑版石经。摩崖石经指刻于自然岩石上的佛经,如山东泰山经石峪摩崖,徂徕山摩崖等,一般认为刻于北齐(550―577年),无年月。北齐以后的摩崖石经遍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石柱石经指刻在石柱上藏于山洞中的佛经。如山西太原凤峪的《华严经》等。碑版石经则是指刻于碑版、镶嵌于寺院墙壁或藏于山间石洞的经文。如杭州西湖孤山镌刻的石壁《法华经》,如苏法华院刊刻的石壁《法华经》等。碑版石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得最好而具有代表性的是房山石经和开辟石经削平壁面磨光而刻的壁面石经等。中国佛教石经从北齐起,经隋唐五代至宋辽金元,历时800年,大小佛经皆有,既是佛教经典、也是书法作品。是中国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