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古代战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中国古代战车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用于作战的战斗车辆。自夏代至西汉,主要是指乘载士兵,由畜力驾引的木质车辆。宋代以后,主要是指装备各种兵器的战斗车辆。据记载,夏代已有战车和小规模的车战。自商代至春秋,战车一直是军队的主要装备。在周灭商的牧野(今河南淇县以南)之战中,就动用了300乘战车。到春秋时期,战车已发展到鼎盛阶段,千乘之国不为稀罕,晋楚两国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之战中,双方拥有战车就多达4000乘以上。车战时代的战车,在形制构造上大同小异,夏代的战车因文献记载过简和缺少出土实物而不能确知其详。商周时期的战车,不但在《考工记》中有详细的记载,而且还有出土实物可资考察。它们通常为独辕、两轮、长毂式构造,车舆(即车厢)为横宽竖短的长方形,门开在后方;车辕后端压在车厢与车轴之间,其尾稍露在厢后;车辕前端横置车衡,衡上缚附两轭,用以驾马;车体都为木质结构,通常在重要部位都安有各种青铜车器,用以加固车身和作为装饰品之用;轮轴是战车的关键部位,其上所附的各种车器,主要用于保护车毂在同敌接舆近战“错毂”时不致被折碰。

车战时代的马车由两马或四马驾挽,以四马为主。从殷墟出土的车马装具可知,约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武丁时期,每乘四马战车的编制装备已经初步制式化。按当时规定,每车编左、中、右3名甲士,左方甲士持弓箭射远,称车左,为车首;右方甲士执戈或矛同敌击刺,称车右;居中的御者,佩剑一把。在通常情况下,车上装备5件兵器,称为“车之五兵”。《考工记》所记载的“车之五兵”为戈、殳、戟、夷矛、酋矛,分别插在舆侧的固定位置,供甲士临战使用。兵器的这种装备方式,具有长短兼备、远近结合的特点。不过有的战车装备的兵器也并非千车一律,种类和多寡稍有不同。

到西周时期,为适应作战的不同需要,战车的分类已日益明显。据《周礼》记载,当时的战车分为戎路、轻车、阙车、革车、广车等五大类。戎路亦称戎车,是国君或统帅乘座的指挥车。轻车便于往来驰骋,是攻击型战车。阙车负责警戒和补充缺损的战车。革车是一种防御性战车,可互相联结成屏障,以阻止或迟滞敌军的进攻。广车兼有攻防作用,主要用作防御。战车编制装备的制式化及其分工的明显,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不为多见的。

西汉以后,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和巩固,步骑兵逐渐取代了战车兵,作为车战时代的战车,便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到了宋代,装备各种兵器的战车便日益发展起来。

中国古代战车使用之早、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古埃及在新王朝时期(约前1567),才开始使用战车。就以车战为主体作战的年代而言,中国大约经历了1700年之久,而古埃及只有800―900年。古埃及在车战的极盛时期(约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时期),拥有战车数不过900辆,它们只是在征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时才出现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5:54